第373部分(第4/4 頁)
說起來,航校地勤機械師的培養甚至比飛行員要難,畢竟搗鼓發動機、油路、控制系統這些機械動力相關的操作,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都有相當的要求。
好在地勤機械師的選材面對身體的要求比飛行員要低的多,加上王庚從美國聘來的工程師數量超過了1000人,在這些傢伙的傳幫帶比劃之下,南苑航校的機械師培訓好歹沒有拖航空隊飛速擴張的後退,到1918年8月,整個參戰軍航空隊的在編飛行員數量將達到5000人,地勤和機械師超過12000人。
到了7月底,至少都經歷過30小時以上單飛訓練的航校第4批學員畢業人數將高達2000人,由於這些學員都是數十萬參戰軍將士中選拔身體合格又有高小以上學歷的優秀知識青年組成,所以在航空教學方面的接受能力和基礎都要比普通士兵好的多。
當然,南苑航校早期的兩批畢業生基本被王庚從全國各地都重新招募了回來擔任教官,加上英國皇家空軍派來了20名的資深飛行教官和50名機械工程師的援助,使得隸屬於中國參戰軍司令部下屬航空處的南苑航空學校成為一個巨大的飛行員速成工廠。
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早年成立時,把從陸海軍選拔來的各五十名學員分「普通組」和「高階組」兩階段訓練,自民國三年初開始訓練,計劃一年結業,而王庚哪能等得起一年的時間?早在1917年7月南苑航空學校剛劃歸參戰軍司令部下屬航空處管轄之後,這廝就任命王助、巴玉藻擔任航空處的正副處長,併兼任中華飛機制造公司的正副總工程師,而任命了王鶚為南苑航校校長,姚錫九為教育長。
金世中、章斌、金賢、張納墀、錢乃斌、胡文彬、何士龍、傳錦隆這些南苑航校的第一期畢業生都任命等為教官,在王庚這個甩手掌櫃的無理要求下,王助巴玉藻以及南苑航校的這些資深教職員們,愣是搗鼓出一份速成學員培訓大綱和教材來。
南苑航校飛行生施訓的程式是:
1、先進行航空理論課程教育,由地面學科教官教授,課程內容包括飛行原理、發動機原理和飛機結構等幾大部分;2、再由飛行教官講解飛機的操控技巧與要領,進行座艙實習,練習手腳協調與杆舵一致的要領,並在地面練習滑行與模擬起飛滑跑。
3、等航空理論學習與地面實際操控純熟,且達到一定水平,方可正式升空飛行。
4、航校各門功課考試合格,放單飛時間超過30小時,即可畢業進入參戰軍航空隊,畢業生直接授陸軍少尉。
這些課程如果按部就班的話一年的培訓學習時間是起碼的,但是如果從實戰的角度出發,第1個月學理論、第2個月在地面學操控和實習、第3個月升空進行起降、飛行、拐彎、跟斗、爬升、俯衝和編隊飛行,最後完成放單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當然,剛畢業進入航空隊的飛行員屬於航空隊的見習飛行員,在各自的中隊中還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