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第2/4 頁)
家庭出身的子弟,反倒是他們的新任上司威廉格萊納的姓前頭沒有個馮字。
威廉。格萊納1867年11月22日出生於路德維希堡的一個軍人家庭,1884年加入德國陸軍,1912年出任德總參謀部運輸處上校處長,歐戰爆發後,他負責部隊和輜重的運輸。1915年8月晉升為少將,次年5月,又接手了德軍的軍糧補給。1916年秋,升任副總參謀長,負責德國的軍工生產。
1917年8月,被突然解職,前往西線擔任一名師長,1918年2月,被調往烏克蘭擔任艾希霍恩的參謀長,1918年7月底,接替被召回國的艾希霍恩陸軍元帥,擔任駐烏克蘭德軍總司令兼德國第10集團軍司令。
他的前任,在烏克蘭搞得天怒人怨的艾希霍恩陸軍元帥,回國後就被宣佈退役,當然,赫爾曼。馮。艾希霍恩陸軍元帥已經72歲高齡,這時候退役也是適得其所,再在烏克蘭耽誤下去,沒準隨時就做了民族主義分子的槍下游魂。
在王庚前世,1918年10月魯登道夫辭職後,威廉。格萊納被召回柏林,接替興登堡出任德軍總參謀長,負責迅速將德軍從法國撤回。一戰結束後,1919年9月退役,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歷任國防部長(19281932)。內務部長(19311932),希特勒上臺後,這廝逐步退出了政壇,1939年5月3日在波茨坦去世,終年71歲。
當然,此刻這個時空,名字裡沒有“von”字的威廉。格萊納不過51歲,在歐戰期間的德國將領中絕對算是小字輩,和名字裡同樣沒有“von”的53歲艾希裡。魯登道夫一起,成為德國那一堆姓前面有von的將領們的上司,甚至領導諸如赫爾曼。馮。弗朗索瓦這樣62歲的宿將。
“諸位,我們在東線的打法和北線不同,在東線我們用空間換取時間,要知道憑2個德國師和烏克蘭第2集團軍的4個師,要守住頓涅茨克河盧甘斯克這兩個地區兵力是捉襟見肘不夠用,所以我們在東線節節抵抗誘敵深入,德軍預備步兵第51師和第52師將作為拳頭收在後方,而烏克蘭第而二集團軍的部隊頂在前頭牽著對方的鼻子往後走!”馮。迪特里希形象的比喻道。
“既然這樣,為什麼在盧甘斯克擺三個師呢?要是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的話,只派一個步兵師都綽綽有餘!”德軍預備步兵第51師的師長忍不住問道。
第六百二十九章 (下)反對的聲音
“呃,少將,烏克蘭第2集團軍的裝備和訓練水平都要略遜一籌,如果前線只出動一個師,指揮部擔心根本起不到節節抵抗且戰且退的效果,反而容易被對方兩翼包抄合圍吃掉,所以我們打算動用三個師組成品字形,這樣互相交替掩護部隊的側翼,避免被對方追上合圍,並且,由於有三個師的兵力,而對方東線集結的總兵力也不過4萬多人,要想吃掉你們三個師那幾乎不可能”馮。迪特里希耐心的解釋道。
“參謀長閣下,我看完全用不著這麼麻煩,要是叫我掩護第5第6兩個師撤退,還不如直接讓我的師上,如果只是節節抵抗牽著敵人的鼻子往後撤的話,我的步兵第51師就能完成這個任務。
至於側翼,完全不用擔心,只要你們能保證我的後路不被切斷即可,我的三個步兵團就能擺個品字形交替掩護,當然,摩托化獨立高射炮營還得給我的部隊再配兩個最好,誰知道空軍第4飛行聯隊到時候是不是真能擋住協約國的航空隊?”預備步兵第51師師長拍著胸脯大大咧咧的道。
邊上烏克蘭第2集團軍步兵第5師師長斯捷潘年科和第6師師長馬蒂爾丘克對視了一眼,心中不免有氣,德軍將領兩眼朝天瞧不起烏克蘭部隊和將領這不奇怪,問題是三個師的任務這個德軍51師師長大大咧咧一個師就想挑起來,未免太不把烏克蘭的兩個步兵師放在眼裡,難道我們手裡的毛瑟98就不是步槍?難道我們上陣就一定會拖德國部隊的後腿?
這邊馬蒂爾丘克性子急,忍不住站起來道,“馮。埃因霍溫將軍,請您不要瞧不起人,不就是節節抵抗牽著敵人的鼻子撤退麼,我的步兵第6師一個師也能承擔這麼個任務,高射炮營給我配1個就行,我們可是烏克蘭正規國防軍,不像有些人,自己領著個還是預備兵團呢,就能門縫裡瞧人把人給看扁了!”
“你說什麼?老子雖然帶的是預備步兵師,可我們是訓練有素的德國陸軍,可像你們烏克蘭第2集團軍這樣的烏合之眾,我一個師就能打你們三個,不行咱拉出去單練,我一個團包打你一個師!”馮。埃因霍溫少將這廝家裡背景深,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