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第4/4 頁)
戰役和後期九死一生的突圍過程中和自己的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進一步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戰友情誼。
再者說了,蘇俄東方面軍和南方面軍雖然已經不復存在而被新成立的伏爾加河方面軍所取代,但出身東方面軍的莫斯科嫡系的將領,和出身南方面軍的察裡津派系的將領,又豈是那麼容易就融合成一個水乳交融的團體的?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是忠誠的蘇維埃將領不假,但這不表示他們就沒有自己的眼光和盤算,倆人作為原東方面軍的將領,到布瓊尼那支南方面軍嫡系騎兵軍裡去廝混,絕對不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當然,圖哈切夫斯基也沒有虧待堅決表示不去布瓊尼騎兵軍,而要留在第1集團軍和自己的司令員並肩戰鬥的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圖哈切夫斯基的第1集團軍在渡河參加烏法戰役時,一共擁有6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的番號和兵力,隨著烏法戰役的徹底失敗,第1集團軍跟著圖哈切夫斯基成功突圍的師級指揮員只剩下夏伯陽和富爾曼諾夫。
而之前的8個師長和政委除去陣亡的,其他人在伏爾加聯邦的遊說和說服下都選擇跟著原第1集團軍的政委揚科夫加依一起宣誓向伏爾加聯邦效忠,這使得圖哈切夫斯基回到薩蘭斯克重組部隊時,最缺的就是幹部。
原本蘇俄第1集團軍的政委兼代理司令員重組部隊時,本著洗心革面重頭開始的精神,設立了薩拉斯克步兵第1、第2、第3、第4和第5師,作為蘇俄第1集團軍,步兵師的番號從第1開始重新編制並無不妥,但是圖哈切夫斯基一回來宣佈就職後就予以了全盤推翻,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部隊要有凝聚力就需要一個堅強的指揮員。
所以這廝把步兵第1師的番號改成了恰巴耶夫步兵第1師,任命原蘇俄第1集團軍混編騎兵師的師長,出生於切博克薩雷一個貧苦家庭的31歲的瓦西里·伊凡諾維奇·恰巴耶夫(夏伯陽),擔任恰巴耶夫第1師的師長,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以指揮員的名字命名部隊在蘇俄紅軍裡是一個光榮的傳統,就像日後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