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的76毫米口徑的山炮只能打到第一線陣地的鐵絲網前,要想抵近射擊到白衛軍防線上,那就得離開小樹林往前推進。由於地勢的高低不同,白衛軍的76口徑的山野炮射程能比對方同型號的山野跑多那麼300米的樣子,這便宜怎能不佔?
這邊蘇俄東方面軍南叢集的第四集團軍的120挺馬克沁機槍不過剛向前推進還沒開火,勒熱夫斯基從望遠鏡裡就看見對面白衛軍陣地上原本黑壓壓的人頭和機槍火力點轉眼消失,顯然是躲進了塹壕中,沒準直接嚇的撤退了?
120輛馬拉重機槍放馬賓士向前衝擊要去搶佔射擊位置,後邊的兩個炮兵連各六門山炮則開始了火力準備,蘇俄紅軍裝備的是老式的1904年式76山炮,最大射程是5500米。
1904年式76mm山炮
生產服役年份:1904年
口徑:76。2mm
炮管長:1。014m(13。3倍口徑上下射角:5度~+35度
水平射角:2。5度
彈丸重:6。5kg
彈藥初速:290m/sec
重量:327kg
最大射程:5500m
小樹林裡的炮兵連試射後發現夠不著白衛軍第一線防禦陣地的塹壕,因為是仰射,彈著點離著對方的鐵絲網還有近百米的距離,於是不得不收起火炮調轉馬車,準備跟上已經衝上去的五個重機槍營,重新佈置炮兵陣地。
第二百八十六章 磨拳擦掌準備炮戰
這時候衝在前面的重機槍營則在白衛軍第二道陣地上的炮火攔截下不得不從密集陣型轉為分散陣型,隆隆的馬車不斷在對方密集的山炮火力下被打的四分五裂血肉橫飛。
這時代的山炮因為彈道低伸,一般都是直瞄射擊,所以即使勒熱夫斯基的五個重機槍營加快了馬車賓士的速度,但是對面1第二道防線上白衛軍三個山炮連18門76mm口徑的山炮依然在從5公里到3公里半這段1500米的路程中打掉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紅軍的馬拉重機槍。
在白衛軍密集而準確的炮火下,進攻的蘇俄紅軍馬拉重機槍營也不是吃素的主,奔跑中漸漸向兩側散開,出發時是一公里的排面,等衝到2500米的射擊位置上時,剩下的不到一百輛馬車已經分散到了三公里寬的排面上,即使這樣,也是30米一挺馬克沁重機槍的密度。
在歐戰西線,當初德國人用240挺德國版的馬克沁mg08重機槍迎接40公里正面的衝擊的英軍時,不過100米的一挺的火力密度而已。
衝到了發射位置的馬拉機槍調轉車頭,近百挺俄國1910式口徑的馬克沁在各自的馬車上向著白衛軍陣地發起了怒吼,雖然各國仿造的馬克沁重機槍的標尺射程從2200米到3500米不等,但要有效的射中2200米外的人型目標,其難度遠大於閉著眼睛給針眼穿線,或者說,基本上得靠蒙!
日俄戰爭旅順要塞血戰時,俄軍可是把日軍的進攻部隊放到了250米內才開始開火!密集的火力使得乃木希典的肉彈衝鋒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重機槍的在那麼遠的遠距離的射擊基本是靠火力覆蓋對方陣地表面,或者說是用彈雨潑灑壓制對方,能打中不是因為你瞄的準,而是1分鐘600發的彈雨使得你的子彈覆蓋了那個區域,當然,2200米之外散的也開。
終於,在後方指揮的勒熱夫斯基吹起了收兵號角,這2200米的位置正好進入了對付山炮的最佳直射位置,就那麼短短一會功夫,停下來射擊的重機槍營徒勞的把散射的彈雨鋪灑到對面白衛軍的一線陣地上,造成多大的戰果根本看不到,因為陣地上看上去空無一人,而對方的76mm山炮顯然躲在防盾後面像打火雞一樣瞄著自己的馬拉機槍一通亂揍。
自己的重機槍營還沒有打掉半個彈鏈,在對方的山炮攻擊下又有十幾輛悍不畏死的馬拉機槍被對方打的四分五裂血肉橫飛!
“司令員同志!重機槍損失太大了!趕緊撤吧!!”勒熱夫斯基身邊的集團軍政委忍不住跺著腳喊道!
悠揚的軍號聲從蘇俄東方面軍第四集團軍的陣地上響起,剩餘的三個多重機槍營一邊往回跑,一邊分散的更開,同時機槍手則執著而間斷的依然向後方白衛軍陣地上侵洩著彈雨,由於馬車跑的越加分散,除了慌不擇路在撤回去的路上又摔散了兩駕馬車之外,剩下的90多挺重機槍終於跑了回了出發的陣地,人馬都汗水淋漓喘不過氣來。
身後是白衛軍陣地上的口哨和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