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頁)
並在南方大肆徵購糧食,尤其是王庚先後還從美國進口了兩批價值各價值1000萬美元的糧食!
對1918年的俄國、西伯利亞和遠東來說,沒有什麼比糧食更重要,在佔領區,你多發放一份口糧,可能就能救一家人的命,可能就讓蘇俄游擊隊少一個參加者。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日本內閣的煩惱
除了糧食,中國參戰軍所到之處,在西伯利亞和遠東,所有鐵路沿線的城鎮和車站,都設定了衛生所,除了為中國駐軍服務,也為廣大西伯利亞和遠東的老百姓服務,活人無數公的無數,西班牙流感雖然在世界各地已經有出現的苗頭,但在各國政府拼命生產和囤積的青黴素這個大殺器面前,因流感導致肺炎和併發症而送命的機率大大降低。
青黴素的發明和普及,使全世界都受到了王庚和曼哈頓實業銀行的恩惠,作為救死扶傷和文明的象徵,青黴素被協約國和同盟國大量生產和使用,優先保障的當然是軍隊,客觀上青黴素的出現,使得戰爭雙方繼續打下去的底氣更足了。
當然,德奧同盟國內心深處對王庚和曼哈頓實業銀行的大公無私的舉動尤為感激,如果協約國有青黴素而同盟國沒有,那這個仗沒法繼續打下去,而王庚給協約國的理由則是,醫學沒有國界和信仰之分,青黴素這樣的抗生素必須為全人類服務,而不是隻為某一國某一政治信仰服務。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堅決支援下,曼哈頓實業銀行向全世界包括德奧在內的主要國家轉讓青黴素生產工藝和授權才得以順利實現。
跨入1918年,此刻參戰軍每一個整編師都有自己的隨軍醫院和野戰病房,醫務兵則一直配置到班排一線,對遠東和西伯利亞這兩塊地方而言,中國人來了,可就沒打算走,尤其是在遠東,中**人帶來的除了飛機大炮輪式裝甲車之外,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向老百姓無償提供口糧和醫療服務。
這是在收買人心,誰都明白,可在飢餓和病痛面前,又有誰能拒絕活命的糧食和保命的醫藥治療?沒有人能拒絕這一切。
柴五郎的第十二師團裡的傷病士兵甚至都偷偷跑到城裡中國參戰軍設定的衛生所去看病拿藥,因為第十二師團自己的醫療保障有點跟不上,7000人巨大的傷亡使得藥品遠遠不足,雖然大部分傷兵被日本艦隊運回了本土治療,但總有那麼些輕傷留在海參崴隨軍醫院裡治療的傢伙缺醫少藥。
說實話,如果參戰軍第十七師傷亡也那麼大,自己帶的醫藥未必夠用,可架不住中國參戰軍打了雙城子這一仗,全殲3000俄軍,俘虜2000多人,而自己的傷亡不過200多,重傷員很快被火車送回了綏芬河、牡丹江和哈爾濱的大醫院治療,輕傷員則留在野戰醫院修養。
海參崴發生的一切,讓日本軍部重新審視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行動,顯然在海參崴是中國人吃上了肉而日本第十二師團則是啃到了骨頭,那麼下一步怎麼辦?
海參崴派遣軍還要不要繼續存在?日本軍隊在遠東到底以什麼樣的形式繼續存在?是從海參崴坐火車北上穿越到外興安嶺以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去當生番?
還是…重新跟中國談判,要求重新劃分雙方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勢力範圍?
為了出兵西伯利亞和海參崴這事,日本寺內內閣吵的一塌糊塗,陸軍大臣大島建一指著鼻子罵外務大臣本野一郎喪權辱國,出兵前怎麼能和中國政府達成那樣的協議,就是帝**隊的活動和發展區域限定於外興安嶺以北!
放著遠東濱海區花花世界海參崴、雙城子、伯力這樣的大城市和要塞不要,去北面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又有何收穫和發展?
“本野!你身為外交大臣,開創了中日外交的惡劣先例,誰讓你答應中國人,帝**隊只能在外興安嶺以北和貝加爾湖以北的地區自由行動的?!你要為目前的局勢負責!你要為海參崴落到中**隊手裡負責!你和中國政府的談判是徹頭徹尾的喪權辱國!帝國將士的鮮血因你而白流!”
陸軍大臣大島建一素來以自己美濃的出身自豪,根本不把肥前藩出身的本野一郎這樣的土豪放在眼裡,這會兒柴五郎的海參崴派遣軍啃了硬骨頭拿下海參崴,卻讓中國參戰軍堂而皇之的從日本手裡接過了海參崴的防務,這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寺內首相則沉著個臉不說話,顯然對本野一郎之前和中國達成的協議這會兒看來也是相當不滿,可話又說回來,大島這廝也是越來越放肆了,當初是誰不屑一顧的說,甭管外交上達成什麼協議,只要日本軍人英勇奮戰拿下來的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