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2/4 頁)
多麼的雄壯無匹,本來心中充滿了嚮往和好奇,可是真的來了山海關前,卻發現這裡人潮湧動,正在拆除山海關上的條石和城磚,準備運往正陽城外的大遼水邊修築大碼頭呢!
第265卷 第2116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35)
趙興有些納悶地問呂翔說:“這是鬧的哪一齣?怎麼連山海關都拆了?”
呂翔到底跟著趙興日子久,也不擔心說了實話會讓趙興覺得面子難堪。他嘿嘿一笑,然後說道:“主公您莫非忘了,這拆除山海關的命令可是您親自下達的!”
趙興頓時明悟,感情山海關本來就屬於長城防守體系中的一環,他讓李儒通報各地拆除長城以做他用,自己那寶貝兒子就在東北,肯定是第一時間就會積極響應,還不手腳麻利地將山海關也給拆了!
趙興深吸一口氣,衝著遠處已經只剩下基座的山海關大聲說道:“拆得好哇!從此東北之地再無關內關外的說法,不分彼此遠近,統統皆我大漢疆域!”
第八五六章大筆一揮三百萬
趙興一行在山海關前辭別了一直護衛身邊的臥虎軍騎兵師,在蒼狼軍重騎師呂翔的護衛之下繼續向東而行,而趙鋼則率領本部人馬返回上黨。
此時已是五月中旬,原本蕭條冷清的東北地區開始山花爛漫,綠意盎然。一年之中最好的光景便是現在,趙興在路途中經常可以看到一臉急色的商旅正在發足趕路,似乎都想盡快衝進如火如荼的東北地區狠狠地賺上一大票。
從去年“東北大開發”的戰略實施以來,趙興和賈詡兩隻狐狸不僅一唱一和地從關中拐往東北近百萬人口,還充分調動了各地商人前往東北淘金的巨大熱情。隨著趙興在東北新設遼、長、延、餘四州的訊息傳遍天下,一向嗅覺靈敏的各地商販立即從中發現了巨大的致富良機,紛紛派出得力的人手趕往東北發展。
趙興此次巡遊,東北地區便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帶著秦誼祿一同前來,就是讓秦誼祿儘快在正陽城內將農兵商金行東北分行給開辦起來,以便於前來東北發展的商家們運作資金方便,同時也可以讓金行的貸款業務走上快車道。
試想一下,如今的東北正是一座巨大的吸金窟,再多的民間投資進來,也會被瞬間消化吸收。雖然東北的形勢日益安全,但商家們如果是從老家攜帶大量的金銀財富前來東北投資,不僅徒增了運費和心力,也會消耗許多的時間。
如果東北分行能夠早日開張的話,商人們只需要懷揣幾張硬扎扎地兌票,便可以來東北進行投資,而一旦他們用完了手中的資金,便會不由自主地就近向金行進行借貸,這可是一筆可以預期的優質信貸客源,在未來能夠為農兵商金行賺取很多利潤!
看著沿途已經安置下來的關中百姓,正在基層官吏的指導下進行墾荒和種植,趙興的心裡十分欣慰。
第265卷 第2117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36)
作為後來人,趙興十分清楚,東北地區就是聚寶盆和大糧倉,如果不能善加利用,那會遭雷劈的。在沒有全面實現工業化之前,大漢帝國要始終以農業生產作為第一要務,解決了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就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國家從內部破裂和消亡的可能。如果再把外圍的潛在威脅及早剷除,那麼可以預期的是新生的大漢帝國必將長久地存在於世界東方。
來到已經初步成形的正陽城外時,趙興首次見到了諸葛瑾。
前來迎接平西王大駕的除了遼州牧諸葛瑾之外,其餘的人趙興一個也不認識。按理說,平西王來了東北,那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像張繡、徐庶、李恢、臧霸等重要將領都該來親自迎接才是,怎麼一個人都不見?
實際上,不怪這些將領失禮,只因為大家聽說平西王要來東北了,都被趙振邦吼到了剿滅高句麗、穢貊和三韓殘餘勢力的第一線,如今的戰事正好進入到了最為關鍵的階段,誰也抽不出時間返回正陽城來。
陪同諸葛瑾前來“接駕”的人中有公孫康、陽儀和王烈等遼東舊人,現在皆在遼州牧府中任職。對於大兒子趙振邦這一手安排,趙興十分滿意。他就怕孩子因為有自己撐腰,一到東北就想徹底打碎這裡的一切“罈罈罐罐”,建立全新的秩序,那樣很可能造成遼東軍民的逆反,甚至會暗中埋下禍根。
好在趙振邦雖然年輕,但卻學到了趙興能聽得進去建議的好品德,而且具備了分辨建議優劣的獨到眼光。他聽從了徐庶和諸葛瑾等人的建議,妥善安置了公孫度的兩個兒子和原來的一幫舊人,使得投降過來的遼東士卒心中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