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2/4 頁)
就進行一場血腥的屠殺與反抗,在徹底毀滅之後再重新摸索和建設。
第234卷 第1872節:敢冒不韙只為己 (33)
趙興目前已經對一些可能影響長治久安的問題有了深入的思考,他自己歸納總結出來了幾條可能導致國家分崩、皇朝覆滅的因素,排列在第一位的是土地問題,第二位的是民族和宗教問題,第三位的是皇權不受限制和監督的問題,第四位的是先進思想和科學文化被限制甚至是扼殺的問題,第五位的是人口和生產力發展的問題。
或許趙興的思考還不夠深入細緻,還沒有挖掘到導致國家敗亡、政權更迭的關鍵方面,但他現在能夠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並且願意為了一些改變而付諸行動,這就足夠了。
試想一下吧,如果趙興為後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皇室、官僚和有錢人對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進行不擇手段地吞併,那麼許多農民運動就可以被避免,這就讓帝國的根基輕易不會動搖。
如果趙興能夠堅決徹底地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促進多民族大融合的實現,那麼帝國就可以不再為各類異民族的入侵而焦頭爛額,耗費財力和物力。
如果趙興能夠留下一套可以限制和監督皇權的機制,避免皇室子弟成天只是醉心於搶班奪權、傾軋內訌,避免因為一個混賬皇帝的上臺,而導致一個皇朝的覆滅,那麼帝國的長治久安也是可以預期的。
如果趙興能夠讓天下百姓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不支援你說的道理,但我支援你有說話的權力!”,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盛況重新盛世,為大家提供一個可以爭論的平臺,杜絕類似於董仲舒之流搞什麼“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學術霸權主義,那麼百姓們就會在“道理越辯越明”的盛世之中變得聰明起來,不再輕易被人愚弄和欺騙。
還有太多太多的如果,那怕只能夠實現其中的一個方面或者一個方面之中的一小步,這對於未來的帝國而言,那都是質的飛躍,巨大的進步!
第七五零章從沒聽過的雞金
就在這樣平靜無奇的日子中,趙興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全面。雖然這種進步無法對外人明言,也不可能立即顯示出威力和效果,但只有趙興自己清楚,在許多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為族群進行近乎於自殘一般的苦逼思考,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位鎮國的將軍,可以保證自己的國家在二三十年內不受外敵入侵;一代開明仁厚的君主,可以維持國家在五六十年內繁榮昌盛;一位上下求索,為民族和國家思考未來的聖賢,卻可以讓自己的族群延續千年。
第235卷 第1873節:敢冒不韙只為己 (34)
趙興不想做那種為繼往開絕學的聖賢,因為他知道這世上沒有任何一種思想和理論可以一成不變的成為絕學。所謂的“絕學”,都是後人頂著維護創立思想者的名義,為自己謀取利益好處而忽悠人的說法。一旦一種學說成為了“絕學”,那就足以讓信奉的後人們走上絕路!
就在趙興的苦思冥想之中,年關將至,劉繼禮和秦誼祿兩位大總管,按照以往的慣例,聯袂前來請示趙興關於向百姓們發放新年大禮包的事宜。不過這一次情況有些變化,因為前來拜見趙興的除了他二人意外,還有來自東海的糜竺。
糜竺是一個多月以前抵達臥虎城的,這位為了趙興忙前忙後的大舅哥,此次前來臥虎城,是作為青州和徐州軍團的總後勤官,向趙興申請經費和軍需物資來了。
三人來見趙興之前,都私下從趙興的幾位夫人那裡得知最近趙興似乎入魔了一般,經常會將自己關進書房之中半天沒有動靜,有時候望著掛滿一面牆的地圖苦苦思索,有時候則瞅著白紙上寫下的“立憲”、“君權”、“民生”等字眼緊皺著眉頭。不過幾位夫人都說趙興的脾氣沒有太大變化,還是一如既往的溫和,就是偶爾會走神發愣。
既然趙興脾氣還不錯,那麼劉繼禮、秦誼祿和糜竺就不介意過來打擾或者說煩擾一回趙興。畢竟一下子像散財童子般送出去價值兩千萬兩白銀的大禮,輪到誰估計都要心裡難過上好幾天。
熟門熟路地進入府中之後,三人本以為會在趙興的書房門外等候一段時間,沒想到趙興早就滿臉笑容地迎了出來。
趙興笑著對大家說:“今天正好有空,你們幾個都來陪我喝幾盅,發放過年大禮包的事情、給青徐軍團追加經費和軍需物資的事情,咱們在酒桌上慢慢聊!”
三人心裡一陣疑惑,心想今兒個平西王是遇到什麼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