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第3/4 頁)
可能真帶著一幫手下前去洛陽揪當今皇帝的小辮子,但他的這個舉動卻是在為未來的政治架構做鋪墊。如果有一天,監察院長換成了別人,而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是他的後人,那麼至少監察院的鬥士們心裡有底氣,當皇權觸犯了法律時,他們也就有勇氣進行鬥爭和糾正。
不加限制的皇權危害太大。後世許多朝代的興衰,用血淋淋的事實教育和警醒著趙興,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官本位、害怕當官的,那是因為封建殘餘思想一直荼毒了國人上千年。試想一下,如果連貌似至高無上的皇權都有了限制和監督,那麼各級的官員又怎麼可能逃脫被限制和監督的命運?
趙興這幾年反覆進行思考,能夠避免“人亡政息”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從一開始就給皇權加上“籠頭”。如果皇帝不能做出符合皇帝身份的事情,甚至是嚴重違反了帝國的法律,那麼他就應該滾蛋,將這個涉及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重要職位給讓出來!
趙興不覺得自己的這種想法就是理想主義,他覺得之所以在自己記憶中的歷史上沒有出現皇帝被彈劾和罷免的例子,那是因為全天下的老百姓從一開始就被愚弄,就被教育著成為順民,就被洗腦說皇帝是老天爺在人間的代言人,皇帝說的話是金口玉言,皇帝放的屁是龍吟虎嘯……
如果從現在開始,他便將皇權醜陋的本質一層層剝給天下人看,將董仲舒那一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專為皇權服務的狗屁理念徹底顛覆,透過普及教育,讓天下人知道國家不是一個人的國家,而是大家共有的國家;讓天下人明白皇帝不過是一個國家的大家長,而不是所有人命運的主宰。
那麼,趙興有理由相信,若干年之後,這個國家出現嬰孩當皇帝、婦人聽政、外戚干政、宦官奸佞把持國家權力中樞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就算不能做到後世的□□法治,至少可以避免朝代更替給老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
試想一下,一個還在吃奶的嬰孩成為一個大家族的家長,這個家族的命運會如何?試想一下,平時只是伺候男人,什麼都不懂的皇后、皇太后們把持了一個國家的朝政,她們又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再試想一下,連老二都沒有,同樣根本不懂如何治理國家的太監們把持了一個國家的朝政,他們又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災難?
第260卷 第2075節:周郎妙計謀天下(30)
很不幸的,大漢朝將近四百年的歷史上,這三種情況都出現過,而且不止一次。後面的兩晉、唐、宋、明、清等朝代,類似的故事依然在不停地上演,而這樣的故事每上演一次,都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災難。
第八三八章國法之下有家規
光熹九年正月初五,一個陽光燦爛的大晴天。
如今正是過年期間,北地雖然銀裝素裹,乾冷凜冽,但熱鬧吉慶的氣氛依然以臥虎城為中心,向著四處傳播蔓延。人們換上了新鮮漂亮的新衣新帽新鞋子,相互之間忙著走親訪友、歡宴賓朋。
有那勤快靈巧一些的媳婦,便在家中做上一桌好飯菜招待前來拜年的客人;有那殷實一些的大家富戶,則乾脆在酒樓中包下幾桌席面讓人送至家中倒也省事。
自從北方大草原上的牧民徹底歸附漢人以來,晉國的老百姓已經有很多年不再為冬天和過年而擔憂。而只要那位受千萬人所愛戴的王留在臥虎城中過年,晉國的百姓便有許多理由和藉口來歡慶祝福。
毫無疑問,平西王趙興便是這片歡樂祥和的締造者。人們只要不時地在《報紙》上看到他說幾句堅定有力的話語,內心便會踏實和鼓舞許多。
譬如這一次,趙興在面對晉報第二任美女記者張紫薇小姐的採訪時,便毫不客氣地糾正了長期以來人們口中的一個常識性的錯誤。趙興說:“我們許多的百姓,將國法稱呼為王法,這是大大的錯誤!自古以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這就說明法令不是由高高在上的王定下來管束子民的,而是由全體人民制定下來需要我們共同遵守的行為底線。今後不論各級官吏還是普通百姓,言及法令律例,不可稱呼王法,一定要說國法!”
這個趙興也真是管得寬,連個百姓用語都要插手,太不象話啦!
別人家歡天喜地過年,趙興家裡自然不會冷冷清清。這一天,照例是趙氏一族代表、李氏一族代表、以及許、胡、任、張、糜、蔡等夫人家中重要客人歡聚一堂的日子。
前來出席這場家宴的人有趙氏族長趙大膽和幾位族內長輩;李氏族長李亭方和族內幾位長輩;趙興岳父許滿堂、黃軒族族長鬍車兒、貂蟬(任紅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