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第2/4 頁)
此時的馬謖,還未真正定型,正處於人生當中接受閱歷,磨礪心性的年紀,如果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鍛鍊,未嘗就不能克服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毛病。
最終,趙興決定還是給馬謖一個機會和平臺,但他不打算讓馬謖接觸帶兵打仗之事,而是安安心心地學習如何治理內政,這樣也就從一開始便斷絕了馬謖將來兵敗被斬的宿命。
趙興安排馬謖前往太行書院學習三年,等他年滿十八歲時,便放到能吏張既身邊培養鍛鍊,今後作為一名內政官員來使用。
第七三三章子明憋著一股氣
趙興見過了馬家兩兄弟之後,於當日夜裡在府中設下私宴,由陳珪和李儒二人陪著與馬康、馬謖一起吃了頓飯。
趙興讓陳珪和李儒前來作陪,也是希望這兩位左右參謀幫著自己觀察一番馬康和馬謖,同時也讓馬家兄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重視,也算是收買人心的舉動吧。
宴請結束,送走了馬氏二兄弟,趙興將自己對於兩人的安排告知陳珪和李儒,並詢問說:“如此安排,不知二位覺得是否妥當?”
陳珪回答說:“國昌素來有辨人之明,此次亦不例外,馬康性格沉穩,宜於守成,讓其跟隨李老太公鍛鍊才幹,可謂上佳之選。馬謖性躁活潑,如今心性不穩,不宜過早任職,讓其入太行書院跟隨邴原管寧等人學習,既可以收斂心性,又可以增長才幹,也很妥當。”
李儒說:“吾觀馬謖此人,不宜統兵,可為地方官員。”
趙興聽了兩人的說法,覺得跟自己的分析基本上吻合,於是定下心來。
在趙興與陳珪、李儒評論馬康、馬謖之時,這兩兄弟也在迎賓苑內談論著趙興。
馬謖首先開口說道:“二兄,今日得見趙國昌,不知做何感想?”
第230卷 第1833節:只需三策可平夷 (31)
馬康思索片刻,慢慢吞吞地回答道:“此人如古井不波,城府深不見底,我難以準確地形容和評價。”
馬謖卻說:“也沒有二兄說得這麼玄乎吧?我與其談論數個時辰,感覺此人長於軍政卻疏於學識,言談之間並非坊間傳言的那般出口成章、妙語連珠。”
馬康搖頭,表示不同意馬謖的說法,他說:“幼常,你需謹記,趙國昌乃是傳說之中的生而知之者,其人眼光如炬,從來都是看得比別人長遠許多,能夠得到他賞識器重之輩,如今都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成就。此人識人用人,有點石成金之能,你若是不能在太行書院脫穎而出,今後又如何趕上季常(馬良字)的成就?”
被二兄一番誡勉之後,馬謖不再多言,老老實實地等候著進入太行書院的日子到來。
妥善安置下馬氏兄弟之後不久,趙興便聽說東吳方向派到晉國的呂蒙和陸遜到了,於是他更加興奮,準備好好會一會這兩位非同一般的牛人。
在見呂蒙和陸遜之前,趙興便讓暗影隊員好好地做了一番調查,他如今已經知道呂蒙今年二十歲,比自己小十一歲,而陸遜今年才十八歲,比自己小了十三歲。呂蒙在來晉國之前,剛剛犯了錯誤不久,只是孫策身邊的一位不起眼的跑腿小將。而陸遜也比呂蒙強不了多少,因為生父已經過世,如今寄居在陸姓家族之中,經常會受到別人白眼。
歷史中的呂蒙和陸遜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兩人真正開始展露才華,得到表現的時候,已經是孫權掌權江東的時候。這一世的空間之中,如今孫堅尚在,孫策更是龍精虎猛,孫權想要接班,還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所以呂蒙和陸遜便如明珠蒙塵,成為東吳用來忽悠趙興的棄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東吳人才濟濟,如果取平均數的話,趙興手下的人才還沒有孫堅手下的充足,有張昭、張紘、程普、韓當、黃蓋以及周瑜、魯肅,甚至包括孫策和孫權這些牛人在前面排著隊,出身一般的呂蒙和沒有了靠山的陸遜想要在江東混出頭,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暗影隊員送來的關於呂蒙的情報,讓趙興十分感興趣。情報顯示: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自己姊夫鄧當,而鄧當是東吳大公子孫策手下的部將。這幾年,孫堅都在忙著清剿吳州境內的山越人,孫策更是首當其衝,領了先鋒將軍的職務。
作為孫策手下部將,鄧當自然也要跟隨孫策出戰。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呂蒙,悄悄混進鄧當的部隊之中跟隨大軍一起討伐山越,後來被鄧當發現,把這位姐夫哥嚇了一大跳。鄧當厲聲喝叱呂蒙,讓他趕緊滾回城內去,結果被呂蒙拒絕。等到作戰歸來之後,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