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參狼羌、燒當羌絲毫沒有因為皇帝擺駕回了長安而安生下來,反倒是變本加厲地禍亂隴西、金城和武都等地。就這還不算完,地處涼州北部的北地郡,也就是前文裡講到和幷州上郡相鄰的地方,那裡的先零羌也聚眾造反,意圖向幷州方向推進。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縣的群賊反叛,擁立羌族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死護羌校尉冷徵。隨後這夥膽大妄為的傢伙愈發猖獗,竟然一路向西準備與金城以西造反的燒當羌匯合,順路殺了金城(今治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太守陳懿,劫持了金城本地人韓約(韓遂,字文約)和邊章,並推舉他倆做了軍師和統帥。韓遂此人胸有韜略,懂得統兵打仗,又對涼州羌人和漢人的情況極為熟悉,羌人有了他出謀劃策之後如虎添翼,一時之間在涼州西北部成了大患。
靈帝得知金城叛亂之後極為震怒,本來是想躲進長安求安生的,不想長安的西邊又不太平,天下之大,一時之間竟然只有益州蜀中還可去的。靈帝召叢集臣商議平羌大計,於是不少大臣向靈帝推薦了一位涼州的地頭蛇來統兵鎮壓韓遂、邊章等人的叛亂,眾人所薦之人正是董卓。
董卓出生於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省岷縣)一個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臨洮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少數民族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據史書記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
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揹負兩鞋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羌族首領豪帥為了保全自己,經常帶著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董卓熟悉當地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援和擁護。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兇悍,一方面感於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願意聽候他調遣。一次,一個羌人豪帥見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無幾,便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上千頭牛,贈給董卓。由此可見,董卓當時在羌人中的影響之大。
第66卷 第523節:羽翼漸豐劉大耳 (8)
除了結交羌人,董卓還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憑著他非凡的才武,拉攏、兼併其他勢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力量。他經常扮演遊俠豪傑的角色,在當地享有“健俠”的美名。同時,董卓還收羅大批失意、落魄的無賴之徒,他們為董卓的義氣所感動,後來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隨他。
不滿足於現有的名分,於是,董卓開始進一步蓄積力量,伺機發展。公元167年,董卓擔任羽林郎,統管元郡(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軍。不久,他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幷州反叛的羌人。
征戰中,董卓極力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左右開弓,由於戰績突出,因功遷升為郎中,後來又因功升遷為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務的官名),本來按照歷史的發展,董卓還要官拜幷州刺史的,可惜目前這個位置被某個號稱幷州小霸王的傢伙給佔據了,朝廷只好封董卓為涼州刺史。
隨著勢力的不斷膨脹和地位的相繼上升,董卓組建了自己的班底,歷史上有名的“西涼軍”就是董卓的嫡系部隊。“西涼軍”以董卓本人為統帥,以李傕、郭汜等人為將領,下面是涼州的漢族和非漢族軍人,並以“羌胡”為主的精兵,從而組成了富於戰鬥力的涼州軍事集團。讓我們看看董卓旗下都有哪些將領吧!
華雄,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現為董卓手下驍騎校尉之職,統率馬步軍五萬。
李儒,字文優,司隸馮翊郃陽人。董卓女婿、謀士、智囊。此人的智謀與賈詡相去不遠,足有荀攸的本事。董卓自從得了李儒之後,如虎添翼,少吃了許多的敗仗。
李傕(jué),字稚然,涼州北地人。郭汜,在涼州原是一名以盜馬為生的無賴。此二人在歷史上董卓死後可是沒少做禍害百姓的事情,壞到了骨子裡。
張濟,武威祖厲人,是董卓軍中的一名校尉。此人一般,但他有個超級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