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第3/4 頁)
笑容,完全是因為他要扮演一個不怎麼光彩地角色——兵敗逃跑的將軍!若不是這個命令是趙興親自所下,心高氣傲的馬超打死都不會遵守。
馬超之所以最終彆彆扭扭地接下了這道佯裝兵潰逃亡的任務,那是因為跟他一起西征的張繡更加倒黴。他好歹還活著,可張繡卻要扮一回戰死的將軍。
當然了,作為趙興二師兄的張繡,對於所謂的虛名其實從來都不甚看重,只要趙興有指示,莫說是讓他裝死,就是讓他扮成個女子,他也會去照做。
西征大軍自從進入西域以來,實際上非常謹慎,既沒有分兵,也沒有冒進,而是嚴格按照事先定下的作戰計劃,採取穩紮穩打的方法逐步向西推進。
第204卷 第1630節:能坑一個算一個 (13)
五萬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冷兵器,加上一百具新式“一窩蜂”,還有數量眾多轟天雷的漢軍精銳騎兵,在猛將馬超、張繡二人的帶領下進入西域之後,一路上幾乎沒有怎麼跟人動手,便順利地收服了宜禾都尉城、昔日西域長史府所在地,然後兵臨焉耆的國都員渠城。
西征大軍之所以剛入西域的時候這麼順利,跟西域的地形和當時的形勢有很大關係。距離玉門關越近的地方,在東漢王朝衰亡的過程中,脫離西域長史府的管控就越晚,也就跟東方的大漢王朝關係保持的越緊密,比如說天山北麓的車師前部和後部,天山南麓的焉耆國,以及崑崙山下的鄯善國。
相反的,越向西去,距離玉門關越遠的地方,哪裡的異族國家因為脫離大漢掌控的時間更早,所以自主性更強,對於漢人曾經的統治和管理就越是牴觸和反抗。比如烏孫國、大宛國、康居國、貴霜國等,這些國度有的擁兵十數萬,勢力強橫至極,遠不是現在五萬西征軍所能制服的。
趙興此次派出馬超和張繡西征,實際上只是要重新掌控西域長史府的區域,並非一口氣向西打到西亞去。而西域長史府的區域,說白了就是如今的新疆全部,外加新疆西北部的小片區域。趙興向西征伐的步驟總共分為三步:第一就是掌控西域長史府;第二是打下中亞地區(烏孫國、大宛國、康居國、貴霜國、身毒等地);第三才是兵至西亞,飲馬地中海。
西征軍抵達焉耆國時,國主聽說大漢天朝派來了天軍,壓根沒有想著反抗,而是規規矩矩地大開國門,以上賓的禮儀將馬超和張繡迎了進去。
因為和漢王朝長久地打過交道,焉耆國上下都知道漢人的軍隊最講究一個師出有名,就算馬超和張繡打得是為漢家收服失地的旗號,可人家焉耆國壓根就沒有脫離管轄的意思啊!若不是東漢王朝內部昏聵無能,兵疲將弱,何至於拱手將大好的西域長史府交了出去,如今成為烏孫、大宛、康居等國的後花園,使得這些小國的軍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焉耆國,說白了就是一個附庸國,誰能為自己國家提供保護,它就會聽從誰的管轄!
進入員渠城後,儘管馬超板著個臉,但還是受到了焉耆國主的熱情接待。當這位崇尚和羨慕大漢文化的國主聽說馬超將軍如今尚未婚配時,激動的不得了,立即將自己幾個尚未出閣的女兒喚了出來,在馬超面前載歌載舞,那意思再明白不過:小夥子,隨便挑啊,看上哪個是哪個,想要通吃也可以!
當時就鬧了一個大紅臉的馬超,終於不好再板著臉跟老國主說話,於是請上和顏悅色的軍師田豫,跟焉耆國主商議今後正式在員渠城內駐軍的事宜。
第204卷 第1631節:能坑一個算一個 (14)
老國主雖然不善兵事,其實也是頭狡猾地老狐狸,他之所以對西征軍如此禮遇,那是因為這些年焉耆國一直跟晉國保持著暗中的生意往來,更是時刻關注著晉國的擴張和征伐。對於那位傳奇將軍趙興的瞭解,或許他比馬超還要多些。
焉耆國盛產的良馬在晉國賣到了很好的價錢,大量的胭脂也被銷往晉國,換回了焉耆人喜愛的金銀飾品、瓷器、精美書籍以及各種可以增產增收的農具和漁具。
最重要的是,儘管一路艱險,但這些年穿梭於晉國和焉耆之間的兩地商人,會不定期地帶回一些晉國的各類報紙,雖然在時效性上會打些折扣,但這些厚厚成摞的紙張,對於老國主瞭解大漢的形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焉耆國主早在幾年前就跟自己的子女預言:遙遠的東方如今養出了一群猛虎,他們遲早會一手拿著利劍,一手握著鮮花而來。到了那時,千萬不要試圖反抗,順從或許將是最好的選擇。
果然,選擇無條件順從的焉耆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