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4 頁)
的採購,向水師官兵們發放軍用物資以及軍餉。在執行任務之外,如果戰船偶爾承擔其他任務,比如承擔護衛地方商船,或者客串漁船時,則會有一筆報酬或者收入。如何經營這筆財物便是商貿小組的工作。財務商貿組相當於一艘戰船的管家。
如此龐大的一艘戰船,配備了科學合理的編制和人員之後,從組建伊始便展示出與其他部隊完全不同的氣質來。
“同舟共濟、風雨相隨”,是趙興特意為海龍號首艘船題下的船訓,用意不言自明。這艘承載著趙興藍色海洋夢想和晉國騰飛希望的大船,首批四百八十名官兵,由來自五湖四海計程車兵所組成。他們當中有熟悉水性,作戰勇敢的丹陽精兵作為作戰部門的主力;有熟悉航海,經驗豐富的東萊水手作為航海通訊和動力操控的主力;有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軍中大力士們為驅動大船明輪提供動力……
載著眾多寄託和夢想的“海龍號”戰船,在太史慈的親自指揮和帶領之下,於八月初八離開泉州造船廠的碼頭,駛向廣闊無垠的大海。他們要在海上航行半個月之久,不僅要對戰船的綜合效能進行測試,還要順著海岸線向東北方向行進,徹底摸清楚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海岸線的特點,為護國軍的下一步行動開始準備。
豪氣干雲的晉國水師官兵們,用“萬里大海做浴盆”來表達他們征服大海的決心和勇氣。不管等待在他們航線前方的是狂風還是巨浪,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一定能夠順利地闖過去。
儘管趙興如今正在臥虎城內忙著商展會的收尾工作,但他的心思也牽掛著“海龍號”的下水與試航。他時常在想,如果這個時空之中,國人輕海重陸的思想能夠因為受到自己開眼看世界的影響,對於海洋權益和海上威脅有足夠的重視與認識,那麼若干年過去之後,來自於幾萬裡之外的強盜,以及神州東方倭人小島上的幾隻雜毛猴子,便不可能輕易從海上洞穿大漢帝國的防線。
為了這個遠大的夢想,趙興甚至不惜將商展會上一些緊俏的商品生產製作的工藝轉讓給盛產船匠的荊州、揚州和吳州,以此由換回來六百名船匠,緊急劃撥給泉州造船廠。
得悉太史慈為了減輕晉國軍費開支的壓力,帶著水師官兵在適應海上生活的同時開展生產自助,捕撈大量的魚蝦當做肉食,並且向靠海的漁陽、廣陽、右北平等郡出售海產。趙興毫不吝嗇地向全軍發出通報,表揚了晉國水師的這一舉動,並且又從府庫之中調撥了一百萬兩白銀充作水師的經費。
趙興對於水師建設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第159卷 第1265節:明輪船橫空出世 (25)
第十一卷南地北佔
第五零一章雪花鹽大量上市
在晉國雲中郡西南位置,距離黃河“幾”字型那一橫靠右邊的位置上,有個縣名稱作咸陽,此地與幾百年前大秦帝國都城所在的咸陽完全是兩個概念。
大秦都城咸陽二字中的“鹹”,意思是全部和共同,寓意此地整日裡都是陽光燦爛,非常的光明;雲中郡的咸陽名氣比秦帝國都城咸陽要小許多,除了生活在附近的百姓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地名以外,天下人知之甚少。
這個小縣之所以被大漢帝國定名為咸陽,只因為它的境內到處都是鹹水湖窪和鹽鹼地,老百姓吃的水中都有一股子鹹澀的滷味,所以得名。
同樣的,晉國境內朔方、五原等郡內有沙漠的地區,還有不少類似於咸陽縣的這種地質,在一些沙漠之中隱藏著一些小湖泊,湖水鹹澀難以飲用,被附近的遊牧百姓稱之為死湖。
自從三月份太傅大人決心大量生產精細的食鹽之後,這些原本籍籍無名,甚至是人們不願意呆的地方忽然熱鬧起來。藉助於黃河河道,有許多吃水較淺的木質明輪船栽著大量的工具和蜂窩煤球,逆著黃河而上,來到了咸陽附近,在這裡將大量的蜂窩煤爐、大大的陶甕以及許多圓柱形的蜂窩煤爐卸了下來。
按照趙興的指示,晉國發動去年第一屆科考取士中商學科礦產專業的官吏,對境內富含滷水和鹽礦的地區進行詳細的勘探記錄,形成一份指導晉國製鹽業發展的綜合報告。接到命令之後,這些官吏分頭行動,在晉國的各個方向上進行勘查,將個人認為具備開採儲量的價值的小型鹽池和淡水湖泊進行詳細的統計。
最終的資料顯示,咸陽縣附近的池鹽礦儲量豐富,分佈區域相對集中,氣候乾燥少雨,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製鹽。於是便有了後來興師動眾的大量製鹽工具及材料的向北運輸。
根據趙興的記憶,後世的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