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3/4 頁)
再逡巡不前,坐失併吞青徐之機,則天下之大何處容身?”
袁紹聽完沮授的這番話,焦慮冒煙的心裡猶如被澆了一陣及時雨,頓時想到了自己的出路。
袁紹看著沮授,沉聲問道:“如今我們手中可用之兵僅剩三萬,晉國大軍又步步緊逼,冀州遲早要落入趙興手中,共與先生以何教我?”
沮授見袁紹揣著明白裝糊塗,只好硬著頭皮進言說道:“既然冀州已經無險可守,那就索性將這個爛攤子丟給朝廷!魏郡東臨司隸河內郡,過了黃河便是虎牢關,若是冀州被趙興完全佔據,下一步就給朝廷和曹操著急!”
袁紹一臉痛心地問沮授:“若是沒了冀州,我們又在何處安身?”
沮授心裡腹誹不已,但面上不帶任何表情地回答袁紹:“青州孔融昏庸無能,竊據富庶之地日久,主公何不奪之?”
袁紹有些猶豫地問沮授:“師出無名,貿然對青州動武,若是朝廷從中阻攔,我們該如何應對?”
沮授回答說:“晉國對冀州動手可曾用什麼藉口?雖然我們殺了一些鹽商,那也是遵照朝廷的旨意辦事,趙興說對冀州動手,便三路大軍齊出,朝廷又真的管我們死活了嗎?”
不等袁紹回答,沮授又說:“如今青州和徐州暗中與晉國通商,又連年取得豐收,兩州的百姓更是瘋搶晉國國債,一買便是上千萬兩,如此富足膏腴之地,我們再不下手,只會白白便宜了曹操和袁公路!”
袁紹聽到這裡,終於不再跟沮授打馬虎眼,他非常鄭重地問沮授:“即便我們得了青州,可日後趙興的大軍仍然可以從渤海郡打到青州的平原郡,我們如此東躲西藏,不過是換來了暫時的喘息,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啊!”
沮授回答說:“如今形勢瞬息萬變,佔據青州之後我們可以繼續向南攻打徐州,讓曹操直接與趙興隔著黃河對陣,我們卻能與揚州聯合起來抱團取暖。晉國趙興如今日益勢大,如果不能形成堅定的同盟,只怕大家今後都要被其逐步併吞……”
袁紹和沮授暗中商討了一夜,第二日便派出使者前往陳留。上次結盟的時候,袁紹派許攸前去曹營,這次仍然派許攸當說客。
許攸見到曹操之後,先是向老朋友大吐苦水,說如今在鄴城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袁紹快要頂不住了,以後鄴城被晉國攻破,他也只好逃到兗州來投靠曹操了。
曹操聽完許攸這番扯淡之言,微笑著安慰許攸說:“他日子遠若來,吾必待之以上賓!”
第174卷 第1391節:張郃死守廮陶城 (28)
一番不著邊際的閒談過後,許攸終於表明了此行的目的。許攸對曹操說:“曹公可曾聽人說過青州境內有金山?”
曹操搖頭表示不知,反問許攸道:“莫非袁本初如今拮据難當,想金子想昏了頭?”
許攸一臉正色地告訴曹操:“曹公可知晉國農兵商金行門口那尊金山是用何處所產黃金所鑄?正是青州境內的金礦!”
曹操聽許攸這麼肯定地說話,也是吃了一驚。他以前也確實聽手下人說過晉國商人在青州境內大肆招人挖礦,而且已經連續挖掘了七八年,現在看來竟然是一座大型的金礦。
曹操內心雖然吃驚,但面不改色地問許攸:“青州境內有黃金,與兗州又有何干?”
許攸知道曹操城府深,所以也不繞圈子,直接告訴曹操:“袁公意與孟德共取之!”
曹操假裝露出吃驚的神情,然後說道:“此事關係甚大,豈可兒戲!若無出師之名,豈不受天下人之非議?”
許攸點頭,表示完全同意曹操這番說辭,然後接著說道:“青徐商人不遵漢律,只為私利,暗中將晉國所產禁鹽私自向冀州和兗州販售。青州牧孔融、徐州牧陶謙陽奉陰違,知法犯法,縱容部下參與其中,暗中與國賊趙興私下勾連,所犯罪過罄竹難書,是故冀州兗州組成聯軍共討之!”
許攸的這段話,說出了冀州和兗州出兵青徐之地的理由,雖然不夠冠冕堂皇,但也讓人找不出什麼破綻。
曹操最後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他問許攸:“如今袁本初可用之兵不過數萬,既要自保,還欲出兵青州,當真以為青州無人呼?”
許攸一臉詭異地回答曹操:“冀州之地,袁公打算還給朝廷。孟德若是有意,不妨動手取之!”
曹操聽了許攸這話,心裡把袁紹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不怪曹操生氣,袁紹這小子分明是因為敵不過趙興,所以乾脆帶著最後的本錢撤到青州去,直接將兗州暴露在晉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