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王允一見趙振邦如此乖巧,心頭感慰,趕緊雙手扶起外孫,口中還不住地說:“好、好!果然長得像極了紅昌。”
有了這個不太冰冷的開場,趙興與王允的會面總算能夠正常地持續下去。王允將朝廷的要求轉告趙興,並且提出了自己臨時加上去的幾個條件,比如:箕關的駐軍權原本就屬於司隸地區的河內郡,現在既然幷州要改為晉王封地,則箕關應該歸還於司隸地區;雖然幷州今後改稱為晉國,但仍然是大漢疆土,所以晉國有義務向朝廷納貢,而王允要求晉國向朝廷繳納的是出自臥虎城的百鍛鋼和戰馬。
第128卷 第1017節:數萬英靈眠太行 (23)
趙興一聽王允提出的這幾個條件,當時就想翻臉走人。幷州這次之所以能夠硬扛東、南、西三路朝廷聯軍的圍攻,箕關的存在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是將城堅牆高的箕關交還給朝廷,就好比原來借了別人一把水果刀,現在還回去了一柄青龍偃月,花錢多少倒是其次,關鍵是授人以柄,今後晉國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證。至於王允提出讓晉國向朝廷進貢百鍛鋼和戰馬,居心也是叵測,還是要自己出資武裝朝廷,跟交出箕關的性質差不了多少。
既然王允來了個漫天要價,趙興這個善於做生意的傢伙,也就開始不動聲色地坐地還錢。趙興首先是語言婉轉,但態度堅決地回絕了王允提出晉國交出箕關的要求。王允本來對這一條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所以也就不再堅持,但他卻主動向後退了一步,說不交箕關也可以,但晉國每年向朝廷進貢的百鍛鋼和戰馬的數量要增加。
趙興在心裡都要喊出“王允,你個老賊,我什麼時候同意向朝廷進貢百鍛鋼和戰馬了?”但口裡卻是說道:“晉國自然是大漢疆土,向朝廷進貢亦是義務。然晉國之義務,又何止如此。異日若是有誰冒犯了大漢天顏,晉國也有義務幫著朝廷出力討伐!”
趙興這話說的漂亮,但實際上卻是將義務和權利混為了一談。向朝廷進貢是義務,可不經朝廷點頭就幫忙打架,那就不是盡義務了。趙興這麼說也是在為下一步的某個軍事行動做準備。從暗影刺探得到的情報,漁陽人張純和張舉,正在聚眾密謀造反,這跟歷史上記載的時間和地點幾乎差不多,趙興覺得這正是出兵幽州的最好藉口。當然了,這件事情也只有趙興看出了端倪,朝廷現在還被矇在鼓裡。
王允一聽趙興說要幫著朝廷打架,心裡就一陣揪得慌。就趙興這副德行,從來都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朝廷要是讓他幫忙,還不一定被他撈回去多少好處。於是王允又說:如果朝廷覺得有必要請晉國出兵討伐某個地方勢力時,自然會開口,沒有朝廷的命令,則晉國不能輕舉妄動。
趙興聽王允這麼說,也就隨口答應下來,反正到時候有的是辦法扯皮,也不在乎這個口頭上的君子協定。趙興本以為王允講價還價到了這裡也就該收斂了,沒想到這位便宜岳父,後面還有一堆大大小小的條件,等著跟趙興談判。
王允又提出晉國將造紙術和印刷術傳授給朝廷的匠作府,趙興當然不幹,於是還價說可以幫著朝廷印刷書籍,條件是允許天下士人到晉國做官。王允又說如果趙興將製作轟天雷的技術共享,則這一條朝廷可以答應。趙興又不肯答應,於是還價說轟天雷的技術屬於絕密,想都不要想,但只要朝廷允許晉國商人在全國開設貨棧和金行,那麼他可以將製作馬鐙、馬鞍和馬蹄鐵的技術轉讓出來。
第128卷 第1018節:數萬英靈眠太行 (24)
一旁的劉虞看著趙興跟王允翁婿兩人鬥智鬥勇、討價還價的舉動,不禁在心裡一陣苦笑。一位是朝中三公之一的司徒,一位是權傾一方的霸主,倆人之間的言談竟然與市井之間的商人沒有兩樣,這要是傳了出去,讓人情何以堪那!
第四零七章擁劉鎔北地稱王
連續三天,王允和趙興都在樂此不疲地進行著討價還價,至於什麼時候冊封晉王,倒成了被忽略在一邊的問題。
最終,代表未來晉國的趙興與代表朝廷的王允達成了如下協議:
第一,朝廷將收回趙興鎮北將軍的封號和印信,作為安撫,允許趙興繼續統率麾下的鎮北軍團,不過鎮北軍團需要換個名號。這其實都是廢話,不管朝廷允許不允許,鎮北軍團豈是別人能插手的地方?趙興答應了朝廷收回鎮北將軍封號的要求,但卻明白說了要將自己二女兒趙思平,嫁給晉王為王后的條件。王允無權決定此事,便只好說返回朝廷再做答覆。
第二,晉國今後每年向朝廷進貢上等的百鍛好鋼一萬斤,健壯的戰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