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定黃巾之亂時擴充的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埋下禍根。
歷史上,黃巾起義和在它影響下的各族人民起義,持續了前後二十多年。由於起義農民本身的弱點,起義被殘酷鎮壓,但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要說誰從這場浩劫中受益最多,現在回過頭看去,還是幷州趙興莫屬……
第二九八章鮮卑魁頭使歹計
狼居胥山下,新任的鮮卑大單于魁頭,正一臉兇厲地看著幾個部落族長,緊緊臥著刀柄的右手,輕微地顫動著。
“按你們的話說,魔鬼又一次降臨到大草原之上了?”魁頭詢問匍匐在他面前的幾個族長。
“尊敬的大單于,從目前死去的族人、馬匹和牛羊來看,確實是魔鬼降臨了,這一次魔鬼來的更加兇猛,如果再不想辦法,只怕會給大鮮卑帶來滅頂之災!”一個族長不再顧忌魁頭的威嚴,十分著急的回答。
“你們幾個給我聽好了!現在立即返回部落,帶著你們的族人向南而去,以最快的速度越過長城,向幷州、涼州、幽州等地的漢人發起攻擊,將染病的馬、牛、羊和族人的屍體遍佈彈汗山下!”魁頭像一隻受了傷的野獸,發出淒厲的叫喊聲。
“大單于,你不能這樣做!我們的族人會全部死在南下的路上,或者死在比魔鬼還要可怕的趙剃頭手上!”另外一個部落族長匍匐著前進幾步,抱住了魁頭的大腿,死活不可鬆開。
“好吧,你的大膽感動了我,儘管你的不敬已經讓我恨不得抽出手中的彎刀!你們可以讓挑選出一部分遠離染病地區,最為健壯的族人隨我們一起向北,撤到丁零以北(貝加爾湖附近),靜靜等待魔鬼向南進入漢人的領地,也許不用再等很多年,我們鮮卑人便可以再次越過長城,飲馬黃河!”魁頭做出了一些讓步,總算沒有將幾個部落趕盡殺絕。
見幾個部落族長還在猶豫,魁頭終於不再忍耐,“嗆啷”一聲,抽出了手中的彎刀,用刀尖指著幾人大罵:“你們這些眼光比老鼠還短淺的蠢貨,難道非要拖累大鮮卑部落跟著你們一起去死嗎?面對捉摸不定的魔鬼,你們誰能想出更好的辦法來?”
幾個族長被魁頭一陣罵,終於堅定了決心,於是紛紛起身準備告辭。“請魁頭大單于不要忘記今天的諾言,善待我們留下的族人!”幾位族長臨走前同聲說道。
第95卷 第753節:侯成尋到龐令明 (38)
“我魁頭在這裡以長生天的名義起誓,絕不負你們幾個部落留下來的族人!”魁頭舉刀向天,發下重重地誓言。
鮮卑人口中的魔鬼,正是趙興一直擔心的大瘟疫!原本他估計在去年就會出現瘟疫爆發的狀況,並且為此做了一些準備,結果預料中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反倒讓眾人覺得一向料事如神的將軍,也有說話不準的時候,就像那個喊著“狼來了”的小孩。
然而這一次,魁頭使用了一種近乎自殺的嫁禍方法,不惜犧牲幾個部落的人口,也要將病菌帶到漢人的領地,狼只怕真的要來了!
讓我們再次以非常沉重的心情,認真審視和反思歷史上這場華夏民族遭受的浩劫吧。
早在東漢之前,歷代王朝都曾有關於瘟疫發生的記載。就算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太祖也曾寫下過《送瘟神》這樣的詩篇,可見瘟疫之禍的根深蒂固。由於華夏河山地處北溫帶和亞熱帶,是一個典型的季風多發國家,地處太平洋和歐亞大陸交接處,冬夏氣溫冷暖不均,氣溫變化很大,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非常容易引發各種流行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從幾千年來古人留下的文獻中,我們發現瘟疫僅僅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具體說來,實際上包括了天花、鼠疫、白喉、猩紅熱、霍亂、斑疹傷寒、傷寒、肺病、麻瘋、瘧疾、吸血蟲病等多種具體疫病。
當時的人們,因為對於傳染細菌沒有認識,因此他們往往對瘟疫的具體型別分辨不清。根據古人的解釋,所謂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思是說,凡是能傳染散播的病症都通稱為“疫”。至於“瘟”,則是指烈性傳染病,可以在禽畜動物與人之間相互感染。基於此,古時候,國人把傳染病、流行病通稱為“瘟疫”。
據歷代文獻記載,自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20世紀,發生在中國的較大規模瘟疫竟達七百多次。到了漢代的時候,由於長期戰亂以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終於導致疫病的大規模流行。即使在西漢王朝“文景之治”的繁盛時期,也出現過“民大役死,棺貴”的悲慘景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