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學習一門叫做政治經濟學的課程,還有一門軍事指揮學的課程,其他一些諸如參謀業務、作戰指揮、應急救生、單兵技能等等的課程,都是經過反覆推敲和實戰積累之後,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就連《趙氏統兵五字要訣》、《趙氏三十六策》等兵法紀要內的書籍,都有人專門進行了例項註解,真可謂是深入淺出,讓人受益匪淺。
徐庶在臥虎講武堂內不僅學到了很多軍事指揮方面的才幹,而且將原本不太系統和適用的武技也進行了提升,如今他雖然還是習慣於使用長劍,但一般的弓馬和刀槍等兵刃,都能熟練地使用。若是誰以為他是一位文弱的書生,那一定會吃大虧。趙興都定義他為偏文的趙子龍,可想而知他的武力也是不俗。
已經收拾停當的徐庶,帶著趙興專門為他挑選的一萬熊羆軍士卒,毫不猶豫地消失在中陽縣的西邊。一旦離開了西線大本營之後,這一萬人的生死便繫於徐庶一人,而幷州的安危更是與這一萬人緊密相連。
徐庶的任務不僅僅是發現盧植的主力所在,其實更重要地是要摸清楚盧植和皇甫嵩下一步的戰略意圖,為幷州做出正確的應對提供參考。如果需要,徐庶甚至要帶著這一萬人進行阻截攔擊作戰,為後方的大本營提供緩衝時間。說白了,就是要以己方的犧牲,換取大部隊的兵力配置和機動部署。
按照大本營指揮部的分析,盧植接下來可能採取的行軍方式或者是戰略目標可能有三種。
第一種,留一部人馬在黃河西岸佯動,牽制黃河東岸的鎮北軍主力,聯軍的其餘人馬則直撲上郡治所膚施,想辦法將活動在奢延河一帶的飛虎、蒼狼兩軍包圍吃掉,最終在隆冬到來之際,駐軍膚施城。
第110卷 第877節:北地惡鄰起禍心 (2)
第二種,派一支部隊向北抵達奢延河一帶,牽制呂布和關羽,聯軍主力伺機東渡黃河,直接殺向西線指揮部所在的中陽,在黃河東岸與趙興進行決戰,徹底解決幷州的主力,然後迸發太原和上黨,最終攻克幷州全境。
第三種,既不打膚施,也不打中陽,採取障眼法,將聯軍帶到藺縣以西,突然大規模地東渡黃河,直接繞開有鎮北軍團重兵駐守的奢延河和中陽兩地,直撲西河郡的治所離石城,最終導致駐軍在離石城以南五十里的鎮北軍團主力回撤上黨,進一步損失戰略空間。
當然,上面這三種情況都是幷州一方對盧植和皇甫嵩的分析。實際上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根本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料敵先機,事事皆能準備在前,尤其是整體力量處於劣勢,只能被動防守的鎮北軍團。
徐庶臨走時,趙興特意叮囑,不排除盧植可能採取意料之外的第四種,甚至是第五種行軍方式。比如說,諸人皆以為盧植會從西河境內東渡黃河,但萬一盧植反其道而行之,帶著聯軍的主力扭頭又沿著原路從北屈返回河東郡,從河東郡永安一帶突然襲擊上黨西北的谷遠,這樣一來,防衛空虛的上黨郡便十分危險,幷州將處於全面捱打的境地。
雖然沒有偵察衛星和偵察飛機,好在趙興手下的軍事製圖小組一直不曾停下工作,將幷州全境的地圖製作的日益精確和詳細,這對於徐庶指揮和隱匿部隊十分有幫助,而盧植一方則不具備這樣的先天優勢,也算是幷州最大的勝機所在。
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盧植和皇甫嵩聯軍的主力所在,最好的辦法便是打上幾仗,從雙方交手時的對抗程度,自然可以辨別出是否屬於精銳部隊。徐庶打算親自前去摸老虎的屁/股。
第三四九章北地惡鄰起禍心
就在趙興為如何對抗西線盧植和皇甫嵩率領的聯軍而焦頭爛額的時候,讓他隱隱擔憂的另外一件事也開始露出端倪。
自從和連被殺之後,安靜了近八年的北方大漠又開始暗流湧動。一直未曾跟幷州有過正面交鋒的鮮卑大頭領魁頭,正緩緩帶著大量的部眾,從北海(貝加爾湖)附近向著南方移動,如今已經越過狼居胥山,來到了昔年飛將軍李廣曾經駐軍過的龍城,距離受降城還有一千里的路程。
作為漠北鮮卑人的頭領,魁頭一直將龍庭彈汗山被漢人佔據視為奇恥大辱,暗自發誓今生一定要奪回龍庭,飲馬黃河。當時北方草原突然爆發大瘟疫,魁頭立即作出了壁虎斷尾的決定,將感染了瘟疫的部族全部驅趕到南方去,自己則率眾一路向北,來到了丁零地區(貝加爾湖的周圍),藉助北海沿岸豐茂的水草,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第110卷 第878節:北地惡鄰起禍心 (3)
每年冬季,寒冷肆虐的西北風都像刮骨的鋼刀一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