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家小姐傲氣十足,雖高潔卻塵緣未了。她美麗聰穎,心性高潔,卻遭人嫉恨,舉世難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學上卻大愛莊子,感情上又塵緣未了,不潔不空;她才華馥郁,品位高雅,最愛的是佛,是茶,是梅花。。。。。。老師徐徐道來,引經據典點評妙玉,聽得下面的學生如痴如醉,幻想又將是那個妙人會演繹如此才情、性格的妙玉呢。
下午則是書法課,依舊是上午的那個老教授。老師並沒有要求大家寫什麼,只是讓大家自己隨便寫寫,他則在書齋中巡視,看看大家的書法水平,確認有沒有人需要單獨教導。
夏國的教育制度和體系,國人對文化的傳承,讓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寫幾筆好字。行書、草書、楷書、隸書,夏國人一眼都看的出來,字寫得好壞普通人也明白。國人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相應的成為名人、大師的要求也會更高,夏國的大師、大儒都是名副其實,有自己的真才實學。在夏國,專家教授只有一個褒義詞的定義。
蘇熙七人的書法或許稚嫩,或許沒神,但形卻是有的,草草看過,也是能入老教授的眼,讓他暗自點頭。而七人中,寫的最好的則是沈凌和徐銘錚。
沈凌能被選上演探春,那一手大氣,學自顏公的書法可是加了不少的分。看到沈凌寫的顏體,已有自己的風骨,老教授也是暗自點頭。
徐銘錚寫的是王羲之的楷書《黃庭經》的一部分,原文中,寶玉就側面描寫了擅長鐘王書法,可見徐銘錚也是用心讀了書的。其字輕靈飄逸,用筆流暢舒展,徐銘錚倒是把王羲之的筆法、意境學了十成十,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老教授看的心喜,竟然直接問徐銘錚要了去,走時都是笑容滿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
沈凌擅長顏體書法,深的顏公書法的精髓。周靜雯擅長油畫,國畫也有一些涉獵。歐陽姚玉卻是擅長騎馬、武術,妥妥的一個假小子。蔣夢涵則最善古典舞,弄舞時,完全是水袖翻飛的一個佳人。莫莉則是圍棋高手,專業五段,這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蘇熙最厲害的是樂器,一些樂器的演奏,如古琴、琵琶、鋼琴之類,連顧未都歎服,認為蘇熙完全可以成為一代音樂大師。
七人中,最為全才的應該就是徐銘錚了。書學的是王羲之,行書、楷書、隸書都寫的有韻有味;棋藝也是過人,和莫莉完全不相上下;還吹得一手好簫,能和蘇熙合奏;而國畫,也會幾手,唬人完全沒有問題;至於什麼武術,一般人根本進不了徐銘錚的身。除了這些,他還泡了一手好茶,茶道精湛。完全是妥妥的男神。從這兒,也可以看出世家的底蘊和培養子弟重視,完全就是培養國民男神的節奏。
正文 第72章 留園外的訊息
留園中緊張而有意義的學習讓蘇熙完全沒有時間關心外面世界的事情。不過,即使蘇熙想關心,她也沒有途徑。沒辦法,誰叫蘇熙剛進留園時,她的所有電子裝置都被沒收了。而且,留園裡面的人也完全迴歸遠古時代,根本沒有人會關心園子外面的世界。
七月,高考成績出爐時,蘇熙正在留園培訓。卻不知《南方日報》對她的報道,讓她又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家喻戶曉,完美的成績讓一些上年紀的人都開始喜歡蘇熙這個聰明小姑娘。粉絲數量直線上升的同時,蘇熙也實現了從“小公主”到“公主殿下”的完美蛻變。
高考成績公佈後就是填報志願。蘇熙沒辦法回來自己填,但她早就委託過蘇楠和陳可兒幫她填志願(高考志願都是網上填報和紙質填報同時進行)。
對女兒耀人的高考成績,蘇楠夫妻兩高興的不行。一知道成績就到處打電話告訴親友,各處炫耀,本來他們還準備給蘇熙開一個慶功宴,可是蘇熙卻去了劇組,最後只得不了了之。知道蘇熙的成績,蘇楠和陳可兒很不甘心填報京華影視學院,畢竟,演員在很多人眼中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職業。最後,兩人還是不忍蘇熙失望,在志願表上填報了唯一的志願——京華影視學院。
高考狀元的志願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而且蘇熙還算的上“全國”高考狀元,她的志願當然更是被所有人關心。當《南方日報》將蘇熙被京華影視學院錄取的訊息公佈出來時,所有人都傻眼了,這個志願完全出乎所有人預料。甚至有人大呼,高考錄取程式出錯。
知道這個新聞的價值,《南方日報》當然不遺餘力的報道。蘇熙只填報了京華影視學院一個志願的事情也很快被扒了出來,還有三月藝考的事情也被報道。這時大家才真的明白蘇熙就是想讀京華影視學院。雖然很多人不理解,包括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