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第3/4 頁)
了襄陽城。
現如今楚王所轄的偌大的荊州之地,僅剩下了襄陽還在他控制之中,其餘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經歸服了李霖,所以解決了襄陽之後,這一場歷時一年多的荊吳之戰才算是最終可以落下帷幕。
楚王在被手下護著逃到襄陽之後,病情更加嚴重了許多,幾乎躺在床上無法視事,荊州之敗也徹徹底底的將他所有的信心摧垮,李霖可引動天雷的事情,讓他徹底絕望,再無一點爭雄天下的想法。
整日裡他就在病榻上渾渾噩噩,如果不是他的兒子許純接管了襄陽的防務的話,最終恐怕所有荊州兵都會星散。
許純乃是楚王幾個兒子之中,最為有才的一個,從小好武而且聰慧,還喜歡讀書,早已被楚王視作未來繼承他大業之人,這一次如果不是許純及時率領王府親兵保護著楚王逃離荊州城,並且沿途收攏了一批荊州軍的話,現在恐怕襄陽也已經成了李霖的地盤。
許純一到襄陽,便立即收了襄陽的兵權,並且將襄陽城中所有大戶人家,全部監管了起來,將他們的家丁強行收走,並且收繳了他們的私存的武器,等於是拔掉了這些人的爪牙,徹底解除了他們的威脅。
同時對於襄陽本地幾個最富的大戶,許純毫不手軟的便找了個藉口,將他們滿門屠滅,抄了他們所有的家產,滿足了軍資的需要,要不然的話他們守襄陽連糧餉都不夠。
在清理了這些地方大戶之後,許純也徹徹底底的將這些潛在的威脅徹底消除,剩下的這些兵將,也都乃是忠於楚王的部曲,起碼不用擔心會有人在城內和吳軍裡應外合了。
而荊州大敗之後,許純率兵護送楚王逃到襄陽,李霖需要穩定荊州的局面,一時間無法立即率兵追殺到襄陽,所以也給許純留下了較為充足的準備時間。
因為大軍新敗,軍中士氣低落,許純便大肆賞賜兵將金銀銅錢,並且派人平息謠言,說李霖根本無法引動天雷,只不過是他們弄出了一種新式的武器罷了,而襄陽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被寬闊的江面以及護城河環繞,自古易守難攻,從未被人從外面攻破過。
許純還將襄陽周邊的民眾強行遷入襄陽城中,另外盡搜周圍可以找到的所有糧食,囤積到襄陽城之中,數量足足可供城中兵民吃上一年以上的時間,並且徵發民力疏浚護城河,派人去漢江上收攏荊州殘餘的水師以及戰船到襄陽集結。
即便如此,許純還是覺得可能擋不住李霖的吳軍,於是又派人渡江北上,前往鄧州郡求援,鄧州郡守乃是豫王所轄,雖然豫王和楚王歷來不和,但是畢竟楚王和豫王都是皇族族親,現如今李霖一個外人,要吞併整個荊州,想必豫王不會坐視不理。
對此豫王得知訊息之後,雖然有些幸災樂禍,但是在謀臣的勸說之下,還是下令鄧州郡守,給許純送了一批器甲以及糧秣,但是兵馬卻沒給許純,畢竟現在北方也打成了一鍋粥,豫王這些年來也一直都在用兵,現如今還在和盧王、晉王大戰,根本抽不出兵馬支援楚王。
但是即便如此,許純也很是感激了,在等候李霖率軍來攻這段時間,許純身為世子,他緊衣縮食,與麾下兵將同吃同住,並且率領軍民趕造各種御守之物,建造了大量的拋石車,擺放在了各個要隘之處。
當李霖率軍抵達襄陽的時候,許純便將襄陽外面的所有軍民都撤入到了城中,並且燒掉了護城河上的橋,徹底將襄陽和外部隔絕了起來。
李霖兵抵襄陽之後,帶著眾將沿著襄陽城外巡視了一遍,眾人看罷了襄陽城之後,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襄陽背靠漢江,有一條寬大幾十丈的護城河環繞城池周圍,而通往城中的橋已經被徹底破壞,這麼寬的護城河,就算是用他們的弩炮和床弩,包括他們以前所用的拋石車,都無法啟及城牆,就不要想靠著這些東西轟塌襄陽城牆了。
更何況襄陽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被歷代的荊州之主大力經營,城牆高大,而且十分堅厚,想要靠著填埋護城河,打通進攻襄陽城的通道,土方量之大,讓人想想就覺得絕望。
更加上因為拋石車、弩炮等物無法夠得著對岸的城牆,也無法給進攻計程車卒提供掩護,城牆上豎起的那些守軍的拋石機更是如同樹林一般。
最讓他們感到氣惱的是,到了襄陽之後,周邊數十里之內的所有鄉鎮村莊,現在都空空蕩蕩的,民眾幾乎都被楚王給強行弄到了襄陽城之中。
想要就近徵募民眾前來幫他們填埋護城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事情都必須要他們計程車卒來幹,照這樣下去的話,天知道攻打襄陽城要打到何年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