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克的需要。”“不要把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裝甲兵的未來發展,其指向必定是使它們變成一種在戰略上具有決定性的武器。因此,他們必須先組成裝甲師,而後組成裝甲軍。”古德里安的理論遭到了當時一些守舊軍事要人的否定,他們認為“勝利的皇后”只能是傳統的步兵和騎兵,裝甲車“只配用於裝運麵粉”,裝甲兵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新型有效的勤務兵種。但是,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 1931年2月,古德里安晉升為中校,調任摩托化兵總監部參謀長。他主持改進、試製和生產出“虎”式、“豹”式坦克。1933年4月,古德里安晉升為上校。1934年,古德里安當上了新成立的德國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致力於裝甲兵建設。1935年,德國正式建立起3個裝甲師,古德里安任第2裝甲師師長。1936年8月,古德里安晉升為少將。 1938年3月,德國兼併奧地利。古德里安按照希特勒的旨意,率領裝甲部隊向維也納進軍,48小時長驅直入近600英里,德國裝甲兵初露鋒芒。1938年11月,古德里安調任機動部隊司令,晉升為裝甲兵上將。1939年9月,德軍進攻波蘭。當時,古德里安任第19軍軍長(下轄1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他坐在裝甲指揮車裡,指揮部首先突入波蘭防線。波蘭騎兵奮起抵抗,但戰馬敵不過坦克,馬刀鬥不贏坦克炮。德軍從波美拉尼亞快速前進,直抵維斯杜拉河,切斷波軍退路。而後成功地進行了“波蘭走廊”之戰。9月16日,波蘭政府流亡國外,德國法西斯吞併波蘭。德軍利用裝甲部隊,猛衝猛打,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波蘭戰役。這是閃擊戰的第一次實地表演,希特勒初次嚐到了坦克戰的甜頭,從此,古德里安和他的裝甲兵聲威大振。1939年10月27日,希特勒授予古德里安鐵十字騎士勳章。古德里安認為這是對他的坦克戰理論和實踐的肯定,引以為榮,沾沾自喜。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將(3)
德軍閃擊西歐( 之一)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調集136個師,3000餘輛坦克,4500餘架飛機,組成A、B、C三個集團軍群,分三路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進攻。古德里安的第19軍隸屬於擔任主攻的A集團軍群,衝在陸軍的最前面,第一天即越過盧森堡、比利時,與法國軍隊接上了火。12日渡過西蒙斯河,佔領歷史名城色當,14日渡過馬斯河,18日到達聖昆丁,20日佔領亞眠城,其先頭部隊前出到英吉利海峽後即奉希特勒之命停止前進,致使英法聯軍30多萬人實施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6月1日,古德里安因功晉升裝甲叢集司令。14日,古德里安率部渡過馬恩河。15日到達南格里斯。17日,趕到瑞士邊境的潘塔裡。而後兵分兩路合圍馬奇諾防線上的法軍。21日,法軍全線崩潰。22日,法國政府被迫同德國簽署停戰協定。古德里安的行動如此神速,希特勒感到懷疑。他透過電報詢問古德里安有沒有把地址弄錯,古德里安得意地回答:“一點都沒有錯,我本人現在就在瑞士邊境上的潘塔裡城裡面。”德軍戰果輝煌,古德里安成為“閃擊英雄”。11月,古德里安調任第2裝甲叢集司令。
第三部分古德里安 上將(4)
德軍閃擊西歐(之二)
1941年6月22日,德軍動用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突襲蘇聯,矛頭直指列寧格勒、基輔和莫斯科。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其任務是在進攻發起的第一天從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的兩邊渡過布格河,在突破蘇軍陣地後,向斯摩稜斯克擴張戰果。德軍在進攻蘇聯的最初幾個星期內進展順利。但到1941年8月斯摩稜斯克會戰結束後,蘇軍在主要方向上阻滯了敵人的進攻,希特勒決定改變原來從南、北、中三線同時並進的戰略方針,停止對莫斯科的正面進攻,採取從南北兩翼包圍莫斯科的作戰方針。8月初,中央集團軍群召開軍事會議。古德里安提出莫斯科是蘇聯的工業中心,軍火生產的重要基地,交通運輸樞紐,具有巨大的心理價值。因此,不能分兵進攻蘇聯南北兩翼,而應集中全力進攻莫斯科。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希特勒接受。8月23日,古德里安到集團軍群司令部見到希特勒時,再次力陳快速進攻莫斯科的意義。然而,希特勒的決心已定,不為所動。因此,斯摩稜斯克會戰之後,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奉命向基輔方向挺進,並於 9月 19日進佔該城。9月 30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