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1933年,改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助理。1935年至1940年,擔任菲律賓軍事顧問麥克阿瑟的高階助理。1936年,艾森豪威爾晉升為中校。
第一部分艾森豪威爾 五星上將(3)
艾森豪威爾視察克拉克的部隊
艾森豪威爾於1940年2月調到駐加利福尼亞的第15步兵團任職,11月升任第3師參謀長。1941年3月,升任第9軍參謀長。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就在25年前開始任少尉的地方晉升為准將。在集團軍參謀長任內,艾森豪威爾成功地組織實施大規模軍事演習,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重視。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艾森豪威爾調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部副部長。1942年2月;升任作戰計劃部部長。就在2月,馬歇爾將作戰計劃部改組為美國陸軍的最高指揮機構——作戰部,並於3月任命艾森豪威爾為作戰部部長。此後不久,艾森豪威爾即晉升為少將。 自1942年3月起,艾森豪威爾奉馬歇爾之命擬製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劃。艾森豪威爾認為,美軍應以歐洲與大西洋戰場為主要戰略方向,先將美軍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國集中,再橫渡海峽突向歐陸。5月,奉令赴倫敦考察軍事形勢和未來駐歐美軍的編制問題。6月,在呈交考察報告《給歐洲戰區司令的指令》後被任命為歐洲戰區美軍司令,重返倫敦。7月,艾森豪威爾晉升為中將。 1942年7月,鑑於北非英軍及遠東美軍接連受挫和丘吉爾的極力支援,美英決定發動北非戰役。8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實施北非登陸的盟軍最高司令。盟軍司令部設在倫敦,根據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的指示制定作戰計劃。作戰計劃要點是:盟軍特遣部隊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代號“火炬”),佔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佔突尼西亞,再待機與北非英軍協同作戰,消滅北非的德意軍隊。攻擊發起日(通稱D日)定為11月8日。艾森豪威爾任命克拉克為副司令;史密斯為參謀長;坎寧安為海軍司令。11月4日,艾森豪威爾將司令部移駐直布羅陀。11月8日,盟軍在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分別由巴頓、弗雷登道爾和安德森指揮)登陸,與此同時,無線電臺向北非廣播羅斯福總統的友好宣告。而自從10月起,克拉克和墨菲就開始與法軍將官接觸,要求合作。因某些法軍將官持觀望態度或無法及時下達合作命令,盟軍仍遭到法軍程度不同的抵抗。艾森豪威爾認為,北非登陸是為了爭取盟友,而不是為了屠殺法國人。因此,在經過激戰之後,艾森豪威爾與因故滯留北非的維希法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達爾朗達成合作協議。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艾森豪威爾則被社會輿論攻擊為與維希干將勾結而險些被迫辭職。北非登陸使法屬北非及其軍隊歸屬盟國。
第一部分艾森豪威爾 五星上將(4)
艾森豪威爾與英國國王在一起
盟軍登陸前後,蒙哥馬利 撓⒐�?集團軍與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正在埃及的阿拉曼激戰。11月,隆美爾部退抵突尼西亞。艾森豪威爾命令安德森部搶佔突尼西亞,但搶佔行動因指揮系統混亂、蒙哥馬利部行動遲緩和氣候惡劣而告失敗,盟軍只得就地轉入防禦。艾森豪威爾因此陷入極度苦惱之中。大批德意援軍趁機開進北非。 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決定,盟軍將在北非戰役之後實施西西里戰役,以改善盟軍的軍事態勢;任命艾森豪威爾為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司令,亞歷山大為副司令兼地面部隊司令,特德為空軍司令。與此同時,艾森豪威爾晉升為上將。會後,北非盟軍整編為第18集團軍群(轄英國第1集團軍、英國第8集團軍、美國第2軍和部分法軍),由亞歷山大任集團軍群司令,在艾森豪威爾之下負責直接指揮。1943年1月底至2月,隆美爾部經費德、加夫薩向卡塞林發動鉗形攻勢,弗雷登道爾的美國第2軍攻卡塞林蒙受重大損失。艾森豪威爾急調巴頓任第2軍軍長。鉗形攻勢結束和隆美爾部向梅德寧進攻失敗之後,隆美爾認為再戰無益,於3月9日託辭治病而歸國,由阿尼姆接替指揮。根據艾森豪威爾批准的突尼西亞作戰計劃,英國第8集團軍將擔任主攻,突破馬雷特防線,沿海岸平原將敵軍往北趕到突尼西亞城;英國第1集團軍(含法軍)固守北部和中部突尼西亞前線陣地;美國第2軍則沿山地向東實施有限佯攻,把敵軍從第8集團軍的前線吸引過來並威脅敵軍的右翼。3月17日,美國第2軍向東突擊進展順利。20日,英國第8集團軍對馬雷特防線的正面突擊失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