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頁)
罨曰偷囊荒弧�
第八部分丘吉爾(2)
丘吉爾與英國參謀長委員會成員合影
30年代中期以後,丘吉爾便多次發表演說猛烈地抨擊鮑德溫、張伯倫政府對德國法西斯一味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他驚人地預見到慕尼黑協定使英國“遇到了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是“歐洲最大的災禍”,指出“這只是一杯苦酒剛嚐了第一口……這杯苦酒將年復一年地端到我們面前”。綏靖政策的失敗,希特勒的步步緊逼,使得政府的批評者丘吉爾聲望大振,要求丘吉爾回到內閣中來的呼聲越來越高。事實上如果沒有希特勒和他挑起的事件,丘吉爾或許永遠不可能重返政壇。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綏靖政策徹底破產。在朝野的強大壓力下,張伯倫於3日下午改組內閣,丘吉爾出任海軍大臣。由於長期的綏靖政策使軍隊準備不足,海軍在戰爭初期屢遭失利。丘吉爾認真尋找對策,迅速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但張伯倫政府仍無心抗敵,一味求和。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對法、荷、比、盧等國發動突然襲擊,張伯倫在一片責難聲中狼狽下臺;丘吉爾首次出任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和國防大臣,任命黑斯廷斯•;伊斯梅為其參謀長。丘吉爾盼望已久的時刻終於在他65歲時到來了。他說:“我終於取得了對全域性發號施令的權威。我覺得自己是在順應天數。”5月13日,丘吉爾以首相的身份在下院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所能奉獻的,只有血和汗、苦和淚。……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勝利——是不惜一切代價贏得的勝利,……因為得不到勝利就得不到生存。”丘吉爾堅持將張伯倫繼續留在內閣中任樞密院長,這體現了他寬容豁達的個人品質和大敵當前團結一致的深謀遠慮的政治家素質。我們不妨在此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最高指揮層的構成情況做一簡要考察:歷任陸軍大臣為萊斯利•;霍爾—貝利沙(1937年至1940年1月)、奧利弗•;斯坦利(1940年1月至5月)、安東尼•;艾登(1940年5月至12月)、戴維•;馬傑森(1940年12月至1942年2月),詹姆斯•;格里格(1942年2月至1945年7月)、J。勞林(1945年7月繼任);歷任海軍大臣為斯坦諾普勳爵(1938年10月至1939年9月)、溫斯頓•;丘吉爾(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A。亞歷山大(1940年5月至1945年5月)、布倫丹•;佈雷肯(1945年5月至7月)、A。亞歷山大(1945年7月繼任);歷任空軍大臣為金斯利•;伍德(1938年5月至1940年4月)、塞繆爾•;霍爾(1940年4月至5月)、阿奇博爾德•;辛克萊(1940年5月至1945年5月)、哈羅德•;麥克米倫(1945年5月至7月)、斯坦斯蓋特子爵(1945年7月繼任);歷任帝國總參謀長為約翰•;戈特(1937年至1939年9月)、埃德蒙•;艾恩賽德(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約翰•;迪爾(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艾倫•;布魯克(1941年12月至1946年6月);歷任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為達德利•;龐德(1939年6月至1943年10月)、安德魯•;坎寧安(1943年10月至1946年);歷任空軍參謀長為西里爾•;紐沃爾(1937年至1940年10月)、查爾斯•;波特爾(1940年10月至1945年);參謀長委員會主席達德利•;龐德(1939年至1942年3月任職)、艾倫•;布魯克(1942年3月繼任)。 在希特勒閃電式進攻下,法英軍隊全線潰敗。6月22日,法國宣佈投降,德軍逼近英吉利海峽,英倫三島的存亡到了關鍵的時刻。丘吉爾首相臨危不懼,堅定地擔負起了挽救民族於存亡關頭的重任。他號召英國人民行動起來,為抵抗法西斯的入侵而奮鬥。他組織實施敦刻爾克英軍和法軍撤往英國,儲存有生力量;調動英國軍隊,保持高度警惕,準備迎擊法西斯的入侵。他指揮英國皇家空軍,在8月10日至9月14日頑強地抗擊來犯的敵機,使德軍始終未能獲得制空權,未能踏上英倫三島一寸土地。丘吉爾堅定不移的意志和鏗鏘有力的話音都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鬥志和信心。9月下旬,他成為保守黨的領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