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不能再懶床了,沒幹得活還多著呢。貞淑起床,開始了她的過年準備大記。
其實早先的朝鮮族是不會蒸饅頭、包子等麵食的,大多都是用大米碾成米粉做米粉蒸糕、酸餅(名字是貞淑自己起的,其實就是大米麵發酵後做得一種帶酸甜味的圓餅,原名不太好譯),過年時都會做米腸和打糕。朝鮮族大多不會炒菜,平日裡吃飯離不開各種湯和泡菜,還有各種朝鮮風味的拌菜。
隨著時代的發展,朝鮮族與漢族的區別越來越模糊。比如,老一輩的朝鮮族說漢語就是說得再好,也是帶著辣白菜味。“飯,滴吃了?”新一代的朝鮮族,漢語說得比朝鮮語還溜。如果他(她)不說朝鮮語你根本不知道他(她)是朝鮮族。
長期得共同生活,漢族人也能說上幾句朝鮮話,“招踏(好)!”“瑪希達(好吃)!”
兩個民族連飲食口味也變了。朝鮮族過年時也包餃子了,而漢族人也愛上了狗肉、冷麵。貞淑也愛吃那些美味的鮮族傳統美食,只可惜她不會做。可貞淑她從小就沒怎麼愛吃辣白菜,倒是愛上了正宗的豬肉燉酸菜。而李昊哲愛吃各種帶餡的麵食,金姬子愛吃炒菜,貞慧則是來者不拒,統統愛吃。
眼看年越來越近,時間緊迫,貞淑也顧不得什麼過年的習俗。用幾天的時間把房間打掃乾淨,被褥也拆洗完畢,各種吃食也做好放到外面的缸時凍上,這一忙就忙到了臘月二十九。
貞淑家每年過年都要去貞淑的爺爺家裡過,而爺爺家又在相隔一百多公里的M市。貞淑全家要到初三才能從爺爺家回來,而給姥姥、姥爺拜年最早也要等到初四。自打放假,貞淑還沒有去看過姥姥和姥爺。所以,貞淑決定在年前去看看姥姥,幫姥姥乾乾活,再把老媽準備好的年貨跟錢給姥姥送去。所以一大早吃過飯,貞淑和貞慧就提著大包小裹坐上了去姥姥家的公交車。冬天積雪,路面上結著一層厚厚得冰雪,還是做公交車安全些。
剛一進姥姥家的門,貞慧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