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個氣暈甚至氣病了母親的名聲出去……
時人重孝道,察舉入仕之道也每重孝悌,貴為天子也不能肆行無忌。
不孝的名聲,在漢代,可是十分要緊的。
畢夏震不懂,陳阿嬌卻最是清楚不過。
皇帝雖是嫡子繼位,但王太后這個“嫡”字怎麼來的?外朝官員、諸王宗室,雖不至於像阿嬌這樣直率,可心裡誰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前些日子高祖宗廟、高園便殿又才先後失了火,雖說隱約聽著有個叫什麼董仲舒的,將這火災的緣故推到是“上天警示天子清除僭越禮治的臣下”之類的,可敢於僭越禮治的,不拘一般臣下又或是諸王宗室,哪個又是那般甘願被清除的?
別看陳阿嬌素行潑辣直率,到底是自幼長於宮廷,長樂宮宣室殿都出入無忌的貴女。政治眼光不說十分高遠,總不至於猜不出要是董仲舒推說之言、並今日長秋殿中事傳到諸王列侯耳中,能引出多大亂子來。
七王之亂至今不過區區一二十年。
臣下行君王廢立事雖不常見,卻也不是沒有。
有些時候,阿嬌也是很清醒的。
她的尊榮,最初源於外祖母的寵愛,如今卻要依賴於丈夫。
她的丈夫是皇帝,她才能是皇后呢!
是以雖十分不慣,卻還是對王太后做出十二分的緊張恭順來,趕忙兒直起身要去扶她,又急中生智,口中一疊聲:
“怪道我阿母常說母后您孝順,舊年居漪蘭殿時不說,如今正位長秋殿,對外祖母也是一般孝順。
這些日子外祖母病重,您更是早出晚歸,除了午間小憩晚間歇息,竟是連膳食都多在外祖母處隨便對付的……
可是累壞了?
要我說,您孝順外祖母自然是極好的,可也要給兒媳我孝順您的機會呢!
這春末夏初的時節最是惱人,您孝順外祖母自然是好,可累病了自個兒,卻不捨得使喚我,可又何必呢?
徹兒看了必心疼,外祖母知道了,也不忍落的……”
巴拉巴拉竟就是一大堆,王太后別說插話辯駁她是為何頭暈的空兒都找不到,就是將將軟倒的身子,不覺間都給扶正了,虛弱眯著的眼睛也瞪大得十分精神猶不自知——
卻是給陳阿嬌這般利索貼心孝順兒媳的做派給驚呆了!
#認識阿嬌二十餘載,竟是第一次發現她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技能是滿點!#
王太后驚覺自己引以為傲的識人之能簡直是個笑話!
此前別說發現阿嬌身具秦安武侯的某種潛能(指趙高指鹿為馬),她甚至沒發現阿嬌也能這麼會說話好麼!
還“您”呢!
還“兒媳我”呢!
還“外祖母也不忍落”呢!
簡直世界觀都被重新整理了好嗎!
#虧自己還以為那就是個空有身份卻只知道用蠻力使蠻勁的直腸子蠢女人,結果這心機深得……#
#竟是連自己這個深宮多年、一路從再嫁之身走到太后之尊的,都鬧不清這陳阿嬌到底在謀算的什麼!#
#也是,總是那瞎眼婆子(指婆婆竇太后)的血脈,怎麼可能真是個傻子?死鬼臨江王會丟了已經到手的太子尊位,不就因為他娘得罪了館陶嗎?#
雖然將兒子惹惱得不輕,王太后卻反慶幸因此惹出阿嬌的真性情。
這麼心機深沉的女人,若非陰差陽錯得窺其一斑、得以警醒自身,只怕哪天她謀算成真,自己還做著換個恭順兒媳、正位長樂宮、一享真。母儀天下的尊榮呢!
不定怎麼死都不知道!
——所以真心難怪王太后連表情都忘了掩飾,原定轉暈躲避的打算都忘了。
——她給忽然爆發的阿嬌嚇了個半死!
——卻不知道事實只是她太會腦補了而已~
陳阿嬌雖然有著本土貴女該有的某些敏銳,和從竇氏太皇太后、館陶大長公主那裡繼承下來的些許政治直覺,但要說阿嬌有這等心機……
呵呵,畢夏震滿脖子血印子真是貓撓的呢?
她為了謀算什麼能故意鬧得自己與劉徹那般離心離德啊?
演戲?
衛子夫可是連長女都生了!可虧得是女兒呢!但沒生下來之前,誰又能肯定不是長子?
阿嬌只是直率潑辣,又不是真全傻了!怎麼可能拿這麼要命的事情配合劉徹演戲?
她方才,不過是因為見多了王太后在太皇太后跟前的言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