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1/4 頁)
江南地主賣糧。
讓災民去幹活?朝中大臣一時間都愣住了,很快,就有幾個人站了出來,覺得這樣不仁慈,有損朝廷名聲。
有人反對,卻也有人贊成,周壽就是贊成的那個,他曾經處理過京城的水患,就覺得讓災民去幹活比讓災民衣衫襤褸地聚在一起來的好多了,至少讓他們幹活以後,他們能分到衣服糧食,不用擔心出現瘟疫。這麼想著,周壽立刻就引經據典,從古人不受嗟來之食,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舉出了不少例子贊同齊文宇的意見。
戶部尚書李連曾經被貶謫,還是齊文宇登基之後重新提拔的,自然也站在齊文宇這邊,而且他向來會算計銀錢,賑災肯定是要賑的,這錢必須要花,興修水利也遲早要花錢,既然如此,一起給了當然再好不過,還能省下一筆錢來。
齊文宇雖然容易被人說動,但越親近的人越容易說動他,昨晚他已經被駱尋瑤說動了,這時候自然不會再隨便因為別人的意見就反悔,再加上還有周壽等人支援,因此很快就敲定了具體方案,跟他昨天和駱尋瑤商量出來的差不多,卻更加細,各個方面的事情全都考慮到了,還定名為以工代賑。
一下朝,齊文宇就立刻讓人快馬加鞭地將這件事通知了下去。
江南的糧食如今早已收穫,不管是糧食還是棉花,秦繼祖都收購了許多,接到訊息以後,他立刻就沿著濁河往上,先走水路,再走陸路,往災區而去。
陳芷這時候也接到了駱尋瑤的訊息,她如今又收留了一些人,不像以前那樣走不開,乾脆就親自前往了。
而在很多人前往災區的時候,災區的百姓,卻在杜海和工部的人的組織下,分成幾個區域居住呆在了城外。
這次濁河決堤以及大雨,主要受害的就是河南郡的兩個州,這樣的小水災,按照河南郡郡守趙溫嵐的意思,是根本不用往上報的,但是工部的人在,齊文宇還下旨讓他聽工部的人安排,他卻只能任由對方行事了。
“大人,現在那些災民,都是施州的那個知州在處理,他這麼做,是不是太不把大人你放眼裡了?”趙溫嵐身邊的師爺義憤填膺,他是師爺,雖然只是趙溫嵐的幕僚並沒有具體官職,但以前在河南郡,那些知州刺史,卻全都是尊稱他一聲大人的,這一切卻在最近發生了變化。
工部的人他們要敬著也就罷了,杜海不過是一個知州,現在怎麼就弄得比趙溫嵐還像郡守?偏偏那些災民還很信服他……
“你是不是聽了什麼不好的話?”趙溫嵐用精緻的紫檀木菸斗吸了一口煙,然後看向自己的師爺。
“大人,我說的是實話……”那師爺有些的臉色微微變了變,他跟趙溫嵐提起這件事,主要是因為下面有人跟他抱怨的緣故……
三十年前剛剛經歷一場戰亂,當時百姓餓死的不計其數,因此到了現在,很多人就會喜歡在家裡囤積糧食,普通人囤點糧食也就罷了,有了新糧總會先將舊糧吃了,大戶人家卻又有所不同。
河南郡的很多大戶人家,都會囤積糧食,好好的糧食囤積到後來卻會變成不能吃的陳糧,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就總是趁著水災旱災的時候賣出去……偏偏這次,杜海竟然完全不肯要陳糧。
“你糊塗啊!你知道杜海是誰不?”趙溫嵐讓煙從自己的鼻子裡出來,看著它慢慢飄遠。
“去年的榜眼?”那師爺小心翼翼地看著趙溫嵐的臉色。
“你還知道這個?那你知道去年科舉出的問題嗎?”趙溫嵐又問
那師爺滿頭霧水,他來趙溫嵐身邊不久,當時又不在京城,就只聽說國子監的學子科舉舞弊,因為那事後來很多朝廷大員都被牽連了,只是,這跟杜海又有什麼關係?
“去年科舉,一開始有人覺得舞弊了,就是因為這個杜海連同幾個跟福王交好的舉人全都中了進士,杜海還得了會元!”
“福王?”福王不就是當今聖上嗎?
“當今聖上在杜海還是個舉人的時候就跟杜海交好,後來直接就讓他做了知州,這次工部的人過來,聖上又讓他們多跟杜海接觸……我去找杜海的麻煩,那不就是吃飽了撐的嗎?其實,不僅僅是杜海,這次工部過來的人也了不得啊,當今聖上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在工部呆過,當時就是跟這些人一起,修繕京城的排水設施的。”趙溫嵐重新躺到了躺椅上,他已經決定好好敬著杜海了,賑災什麼的,既然杜海喜歡做,那就讓他去做好了,只要他自個兒不出問題就好,皇上總不會無緣無故貶了他。
那師爺本來還想著要讓趙溫嵐收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