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頁)
上榜的人雖然很多,但落榜的顯然更多,特別是國子監的學生,更是不相信這樣的結果,漸漸地,一些猜測也就出來了。
一時間,滿城譁然。
☆、第124章
雖然來京城之前;杜海為了寬慰家人,也曾誇口說說自己要在得了解元之後再得個會元;可事實上,他根本就沒底,甚至就連自己能不能考上都不確定;還是後來齊文宇的肯定;才讓他有了信心,以至於考試之時;表現的非常之好。
但科舉就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他表現的再好,也不敢誇口什麼;因此;等到了放榜之日,他絲毫不敢怠慢,反而早早地到了禮部貢院門口。
今天這個日子實在太過重要,正因為這樣,就算杜海旁邊就擠著幾個以往跟他有過沖突的國子監的學生,他也毫不在意,雙方相視一眼以後,就同樣心焦地等著放榜了。
以往每次科舉,所取的進士少則四五十人,多則七八十人,不過這次科舉,卻錄取了一百三十一人,這些考生的籍貫加上姓名,將那榜單寫的密密麻麻的,而榜單一出來,杜海就下意識地看向了最高處,結果,他竟然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杜兄,恭喜!”很多對自己沒信心的學子都會從下往上看,祝訥卻不同,他最先看的就是最上面,卻沒想到竟然看到了好友的名字,當下對著身邊的好友道了喜。
杜海還有些呆愣,但祝訥這一說,他倒是很快冷靜了過來,順勢一掃,也掃到了下面祝訥的名字,當下開口:“祝兄,同喜同喜。”
他們兩個,可謂是喜形於色,當下高興地往下看了下去,而很快,他們就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這些名字,有跟他們一樣外地來的舉人,也有曾經跟他們對立過的國子監的舉人。
一開始,所有人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卻慢慢地開始變了,因為,這次錄取的籍貫不是京城或者京城周圍的舉人,實在是太多了一些。
有人粗略一數,一百三十一人裡面,京城或京城左近,出生國子監的竟然只有六十五人,而其他地方趕來的學子,竟然有六十六人。
看到這情況,杜海和自己身邊的幾個好友都非常高興,但是那些國子監的舉人,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一開始,那些人只是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有一些落榜的舉人的情緒開始不穩了起來,這些人,並不單單是國子監的舉人,甚至還包括各地趕來參加科舉,但是又落榜了的舉人,其中還有一些人,甚至當眾嚎哭了起來。
京城的舉人,如今差不多全都聚在了榜單前面,推推嚷嚷的,與此同時,也有人抄起了榜單,往後傳去。
而在不遠處,則停著很多馬車,那些馬車有這些舉人的,也有京城的大戶人家的,李正就坐在其中一輛馬車裡,而在他的身邊,國子監祭酒李哲臉色難看,眼裡還冒著怒火。
“這就是你說的考得好?”李正淡淡地看了自己的兒子一眼。
“爹,我已經問過那些學生了,他們都考的不錯,現在這個樣子,肯定有問題!”李哲不忿地開口:“爹,另外那些人也就罷了,杜海和梁經綸兩個人竟然排位如此之前……我就不信裡面沒問題!”
“這應該是陛下的意思。”李正淡淡地開口,雖然閱卷的不是陛下,但至少會元是陛下定的。
他之前一直等著科舉,也是想看看明德帝的態度,若是明德帝並不想對他們下重手,還打算安撫他們,科舉之時,肯定就會像之前一樣,對國子監的學子多有偏愛,但現在……如今明德帝如此厚待杜海等人,看來是擺明了要打壓他們了!
他可以辭官,反正他的歲數已經不小了,但是圍繞在他身邊的其他人會願意辭官嗎?皇帝忌憚的,從來就不是他一個人,而是他們所有人。
而且,在明德帝已經開始打壓他們的情況下,他們就算避讓,又能避讓到哪裡去?總不能所有人都辭官吧?真要那麼做了,那麼跟被明德帝打壓又有什麼區別?
很多時候,有些事情就是身不由己的,李正當初也曾經覺得前朝的那些世家大族實在太傻,但真的走到了這一步,才發現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當初駱國公倒黴的時候,他也順手推了一把,現在卻輪到他了。
其實駱國公當年並無外心,但就是因為他在朝堂上一呼百諾,最終惹來了忌憚,要不是他當機立斷跟所有人都疏遠了,家裡又只有一個孫女兒,最後不見得能善終。
但是,駱國公只有一個孫女兒,他就不一樣了,他有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