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佔據金城,與漢軍對抗(第1/2 頁)
在這樣的交鋒中,董卓更多的是以保全為主,對戰羌人大軍的時候,更多的是牽制羌人。
而羌人似乎知道哪裡是董卓所在一般,在進攻的時候,挑選的是皇甫嵩帶來的精銳。
這也讓軍中更多的將領看明白了,董卓與羌人是有著交情的。
不過董卓麾下兵力眾多,軍中將領有著怨言又能如何,皇甫嵩在進入涼州之後,就向朝廷稟明瞭董卓之舉動,並沒有得到懲治董卓的命令。
戰事僵持,漢軍之中的騎兵經常出動,他們分作小股,在戰場上擊殺羌人騎兵。
這樣的交鋒,令趙雲麾下的騎兵折損超過了兩百人。
亦是讓趙雲見識到了羌人騎兵在戰場上的瘋狂,只要是發現敵軍,羌人騎兵便會勇往直前,而且羌人騎兵的作戰經驗,非是當前的趙郡騎兵能比擬的。
若是單純的論騎術,趙雲麾下的騎兵比之羌人騎兵不遑多讓。
戰爭,讓騎兵能夠將尋常之訓練運用到實際的交戰之中,這樣的折損固然令人心痛,也是值得的。
在這期間,振威中郎將趙雲的名頭在羌人之中響亮起來,尤其是趙雲率領騎兵在戰場上屢次的斬獲,令羌人頭疼不已,北宮伯玉也曾派遣更多的騎兵圍剿趙雲。
僅有百餘名騎兵的趙雲,在面對三倍於己的羌人騎兵,殺出羌人圍困,同時令羌人騎兵折損不小。
結合著之前趙雲斬殺羌人將領,擊敗李文侯,率百名騎兵突襲羌人大軍之事,但凡是羌人將領在遇到趙雲之後,需要更加的慎重。
羌人向來崇拜強者,雖然趙雲是漢人,但是趙雲於戰場上展現出來的武藝,贏得了羌人的尊敬。
不過羌人與漢軍之間爆發的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最近的一次交鋒,雙方投入的兵力超過了三千人,以漢軍折損五百餘人而告終。
這般交鋒,讓皇甫嵩認識到了羌人的戰鬥力是何等的強悍。
而皇甫嵩在戰場上展現出來的謀略,令羌人折損不小。
由此,董卓對皇甫嵩更加的忌憚,以往只是聽說過皇甫嵩的名頭,而今才是親眼得見。
陽奉陰違,對於董卓此時的行徑是最好的詮釋。
如此交鋒,最為明顯的變化便是金城附近了,戰爭之下民不聊生,羌人士卒在對待漢人百姓的時候可是沒有絲毫的手軟,他們將戰死疆場士卒的怒火傾瀉到了百姓的身上。
原本金城在涼州還算是發展不錯的,自從羌人大軍攻佔金城之後,形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金城,行走在街道上的普通百姓寥寥無幾,即便是偶爾有百姓經過,也是行色匆匆,街道上巡邏計程車卒,給他們以森嚴之感。
“將軍,羌人士卒在涼州任意妄為,若是這般下去的話,必定會讓更多的百姓站出來反抗羌人。”辺章道。
北宮伯玉笑道:“不過是區區百姓罷了,何足掛齒,羌人部落出兵,從敵軍百姓的手中得到更多的好處,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莫非邊先生認為此舉不妥?”
“將軍這般做,可是在激怒朝廷了,天子一怒,血流千里,昔日裡羌人乃是大漢的子民。”辺章道:“遙想當初,匈奴於草原上是何等的強盛,仍舊為漢軍所敗,難道將軍自認為有匈奴那般的實力嗎?”
“羌人比之匈奴只強不弱。”北宮伯玉信心滿滿的說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也不會就這般承認比之他人要弱。
韓遂出言道:“將軍,在下也認為羌人士卒的行徑有不妥之處,我等進逼長安,乃是為了利益也,若是殺害太多無辜百姓的話,縱然是朝中有官員想要從中說和,恐怕聖上也不會同意的。”
北宮伯玉眉頭微皺,對於韓遂的意見他還是比較重視的,自從出兵以來,韓遂沒少出謀劃策,不同於辺章更多站在朝廷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韓遂的一些建議,對於羌人大軍來說是有著諸多好處的。
“那麼以韓先生之見呢?”北宮伯玉問道。
“佔據金城,與漢軍對抗,大可不必劫掠百姓,金城內的糧草足夠大軍數月之需,而漢軍經過屢次的交戰之後,糧草撥發必定困難,待漢軍糧草耗盡之後,必然撤退。”韓遂道。
辺章心中一動,從韓遂的話語中他感受到了非同尋常的意思,以往韓遂與他可是站在同一陣營的,對於羌人大軍的事情不會插手。
北宮伯玉沉思良久道:“好,就以韓先生之見。”
離開中軍,辺章快步追上韓遂“文約,方才是為何?”
“非是某願意為羌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