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又去叫了一次。
這些年村民們已經被他這個大喇叭喊怕了,每次開會不是收錢就是傳達鎮裡的什麼指示,因此一遇到開會不少人能躲就躲,總是不想來。
其實這回也有些怨劉廣聚,如果他中午在大喇叭裡將開會的內容說清楚,恐怕村裡的人早就聚齊了。
又等了七八分鐘,終於人都齊了,劉廣聚才清了清嗓子將村裡修路的事兒說了一遍,沒等他說完呢,下邊的人就紛紛議論起來。
劉軍浩作為劉家溝的一分子,自然也在這堆村民當中蹲著。果然不出他的所料,村裡人這些年被那條泥巴路折騰夠了,對修路的事情舉雙手贊成,更何況劉廣聚剛才已經說的明明白白的,修路款這次不搞集資,而是用村裡今年租地的錢墊付。
討論到最後甚至有村民當場表示,如果修路的資金還缺,讓村民出一部分錢也可以考慮。這話還得到不少人的贊同,看得出來,今年大家手中都有不少閒錢呀。
而且經過這段時間的耳濡目染,不少人已經看到了修路的好處,等這條路修好後,恐怕明年到劉家溝來遊玩的城裡人會更多。
這次的會開得最爽快,幾乎都是贊同的聲音。這讓劉廣聚更加意氣風發,隔了一天就心急火燎將聯絡的施工隊叫了劉家溝。
他們準備修一條碎石路,這種路修起來簡單,而且省錢。劉家溝到鎮裡也就十幾裡,碎石路半天就規劃好了,算了一下修路款,到最後修下來的花費不到十萬,賬面上還剩近一萬塊錢。
劉廣聚又為這筆錢開了一個小會,說想用剩下的錢起一臺大戲讓全村人樂樂。
也許看到劉廣聚終於為村裡辦了一件實事兒,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後大部分村民竟然是支援的態度。雖然也有不少青年人建議改成放電影,但是在自家老人的菸袋杆子招呼下,紛紛改口。
說到起大戲,最高興的莫過於村裡這幫老人了,現在雖然很多人家都有電視了,地方的小臺也經常放戲劇。可是那些老人卻總覺得不過癮,說那聽不出戲味兒。
這裡請人來唱戲叫起大戲,農村的草戲班子比較多,講究也少,三五個人就能撐一臺戲,而且還弄得熱熱鬧鬧的。
劉家溝這些年就沒有富裕過,不知道有多少年沒起過戲了,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最後一次搭戲臺還是當年搞樣板戲的時候。
訊息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快,一傳十十傳百,不到三天時間,幾乎整個鎮的人都知道劉家溝要起大戲了。
很多老戲迷不顧山路難走,特意跑到劉家溝來打聽這事兒是不是真的。劉家溝的老人們也笑呵呵的道這事兒千真萬確,而且說的時候腰桿挺得特別直。
正文 第五十一章 相當大的場面
什麼是碎石路,說簡單一點就是用碎石鋪成的路。這種路剛整理出來的毛坯異常粗糙,雖然能夠行車,但是對車胎的損害卻特別大,不過經過壓路機碾壓後,路基就變得相當平整,完全可以行車。
碎石路造價低廉很適合交通量較小、無過載交通的農村修,再加上大河裡就產黃江石,施工隊可以就地取材,因此修起來倒也迅速,劉家溝要修的路也不過才十幾裡,到十一的時候路面已經只剩個尾巴了。
這倒不影響劉家溝起大戲,戲臺子早早的就搭在了村頭的道土坡上,那個地方寬敞,坡下是幾個連著的麥場,正好方便人們看戲。為了騰出看戲的地方,劉廣聚還特意指揮村裡人將麥場裡的作物全部轉移乾淨。
三十那一天,在山外請的戲班子也入住了到劉家溝了。
這戲班子叫的名字就叫大馬戲班,猛然一聽就好像是耍雜技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班主的名字叫趙大馬,他媽生他的頭一天晚上夢到了一匹大馬。
他們卸東西的時候劉軍浩和村裡的年輕人也過去幫忙,可是卻沒有插上手,因為東西就那麼幾個箱子,那些刀槍劍戟的東西一看就是樣子貨。他剛想抽出一把寶劍看看卻被一個小領導模樣的人呵斥住,至於那些蟒袍玉帶、鳳冠霞帔就更摸不得了。
十一那天大清早的就看到不少外村的人成群結伴的朝劉家溝趕來,或騎著腳踏車或徒步。一時之間,劉家溝就好像成了集市一般。而且這些人個個看上去經驗十足,手中都搬著把椅子,應該是想早早的佔個好位置,不少人還拿著吃的,在路上邊走邊啃。
這個時候地裡的莊稼剛收完,冬小麥還沒有來得及種,因此對農村人來說是個相對閒暇的時間,很多人趕一二十里就為了看大戲。
等劉軍浩和張倩兩人趕到那裡的時候有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