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3/4 頁)
新舉措出臺前都要喊各家的當家人去坐坐,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這樣集思廣益,等商量的差不多了再上會全村通知。這舉動被村裡人戲稱為“常委會”,和鄉里的鎮長書記碰頭會沒啥本質區別。
不過這次特殊,人家特意叮囑讓劉軍浩喊上趙老爺子。
“到底是啥事兒讓我也過去?”趙教授聽過之後比較納悶,村裡那些會他一般都不參加來著。
“不知道,過去看看再說”
他們兩人到的比較早,劉廣聚媳婦一看來人,趕緊把茶壺提出來倒水。沒一會兒,各家的男人都到齊了。
“鎮裡要給咱們村找專案?”剛開一個引子,人們就炸了窩,紛紛議論起來。
劉軍浩聽到這話。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支書不會酒喝多了吧。
要說在座的村民,哪個人都對這種村辦企業、鄉辦企業不陌生。尤其是九十年代有一段,鄉里的花樣可真不少。先是全鄉集資辦地毯廠,結果生產出來的地毯找不到銷路,最後工人一人分了幾張地毯抵工資。
再然後提出“村村蓋大棚,打造蔬菜鄉鎮”的口號,願望是好的,可是那領導腦子絕對短路,根本沒考慮大青山的實際情況,蔬菜種出來了,可是運輸卻老大難。到最後菜農們只能自產自銷。
接著還有栽果樹,準備打造X南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提到這事兒,鄉里人沒有不破口大罵的。當時各村分配的都有任務,好好地莊稼全部毀掉,一律栽上梅子樹。可是那梅樹品種根本不適合劉家溝的生長環境,結出的梅子比山棗還小,除去核啥也沒有。梅子樹砍了栽蘋果樹,蘋果樹砍了挖梨樹窩。最後看果樹不行,鄉領導又轉移方向種辣椒、無籽西瓜、大蒜等等。
口號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亮,可是實際效果卻是“致富致富,越致越負”。下邊的村民鬧得沒脾氣,最後任鄉里說什麼,再也沒人聽了,強制都不行。
要說向領導的初衷還是好的,想讓大家都富裕起來,只不過想法有些想當然而已。
這些年好點,鄉領導不鬧騰,村民們自己找專案,自負盈虧,慢慢的日子倒是富裕起來。
“我說廣聚,鄉里給找的專案要不要集資呀,如果集資的話沒說的,我家交錢,可是地別動行不行,麥都長那麼高了。”劉五爺張口就頂撞起來了。
“就是,交錢可以,地還是不要動了。”二麻子跟著插口。
看來村裡人的想法相同,都對這個所謂的專案不怎麼感冒。
“你們……聽我說完好不好,真要動地的話我早拒絕了。這回不動地,是讓我們辦養雞場,鄉里還答應給部分扶助資金。”
“養雞場?”幾個人又面面相覷起來。
“對,我覺得這個專案還是可以的,咱們村農家樂比較多,每天消耗的雞子不少,你們逢集不是都要上街買嗎,咱們辦個養雞場的話,完全可以保證供應。”他說的是事實。隨著遊客的增多,劉家溝村民自家養殖的土雞完全供不上消耗,不少人家已經開始轉到鎮上收購了。甚至因為這個,鎮上的土雞價格不斷攀升。
“可是人家來這裡吃的就是土雞,你弄那飼料雞根本賣不出去呀?”劉啟勇反問道。
“誰說是飼料雞,咱們也學電視上那樣,整出一片山林散養,雞種就買小浩家的雞蛋孵化,那雞蛋有保證。”劉廣聚說完看了劉軍浩一眼。
“我這邊沒問題,就怕母雞屁股供應不上呀”劉軍浩笑著打趣了一句。
聽支書詳細解釋後,村裡人都開始仔細思索:似乎這個村辦養雞場聽起來比較靠譜的。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偷桃
第二百八十三章 偷桃
按照劉廣聚的說法。現在劉家溝的品牌已經打出去了,至少在周邊幾個城市小有名氣。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這個品牌,不但要讓遊客走進來,大山裡的產品還要走出去。
以前沒發現支書這麼能說,現在聽人家噼裡啪啦的講一大通,眾人聽的都有些激動。
要說他提出這個土雞散養模式不錯,很多地方都有過成功經驗。前幾年鄉里邊也有這個提法,不過限於交通條件加上沒人響應,最後不了了之。現在路修通,最大的限制消失,在山上放養些小雞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劉家溝附近的山坡林深草茂,那些蟲子、草籽、漿果多得是,正好為母雞提供豐富的食物。
“這個主意聽著不錯,可是萬一招來野東西偷吃咋辦,再說有個雞瘟啥的,那可就損失大了。”劉五爺抽了幾口旱菸,最後開口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