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頁)
他老人家最初並沒有將餌料扔在撈網中間,而是沿著岸邊胡亂拋灑,不一會兒,一股淡淡的腥味開始在水中蔓延。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五章 抓捕
第二百九十五章 抓捕
隨著那餌料的不斷拋灑。水面上的魚越積越多,顯得異常熱鬧。
“這老爺子到底用的啥餌料,魚吃這麼歡實?”幾個遊客看的很有些眼熱,都明白如果掌握了這手配餌料的技術,以後想釣魚絕對不在話下。不過他們只是小聲嘰咕,知道這東西一定是不傳之秘,就是問了,人家肯定也不說。
劉軍浩也瞪大眼睛瞧著,還真發現些端倪,那些暗褐色的餌料雖然被劉五爺搗的稀爛,可是還能分辨出是動物的肝臟。那股刺鼻的腥臭味,則更像是臭蚯蚓發出的。
提起臭蚯蚓,劉軍浩自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這東西和臭豆腐很像,對魚類來說屬於是聞著臭吃著香的型別。去年五一釣魚大賽的時候,劉軍浩就給小囡囡挖了不少,最後用它釣到了一條七八斤重的大草魚。裡邊雖然有泉水的功勞,但是臭蚯蚓的功勞也不能埋沒。
別說魚類喜歡吃,其他動物也不例外。每次一下雨,他院內那些鴨子都伸著脖子守在糞堆前,單等臭蚯蚓受不了雨水浸泡鑽出地面。土雞們做得更離譜,平時閒著沒事就用爪子在墳堆上翻騰。把糞刨的到處都是。後來還是劉軍浩讓小皮趕了幾次,那些傢伙才老實。
老爺子一路拋灑,最後大把大把的餌料撒在了撈網中間,看樣子報的念頭是培養“魚窩”。
魚窩,顧名思義就是魚類聚集的地方。初學釣魚的人往往會碰到很鬱悶的事情:自己的魚竿、魚鉤、餌料等等一切都和別人相同,為什麼偏偏沒有人家釣的魚多呢。很多人認為是自己的運氣不夠好的緣故,其實不然,這裡邊是魚窩在作怪。經常釣魚的人都知道,魚類在水下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而是呈叢集型分佈。
拿活水來說,一般情況下水流由急到緩的結合處漩渦必是魚窩所在,因為上游衝下來浮游植物都在這裡攪動、沉澱。至於池塘死水處,則要看溫度、水質等等。
當然能看懂魚路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最佳位置往往被動作快的人佔先,後來的只能自己潑灑餌料把魚引過來,進而形成魚窩。
劉五爺並沒有把蛇皮袋中的餌料完全丟擲,而是整個扔進撈網當中,這樣隨著氣味慢慢擴散,更有利於魚類群集。
水中這麼大的動靜,自然將大火頭驚動。餌料的誘惑似乎很大,它沿著氣味一路橫衝直撞,將其他魚類嚇的四散逃竄。
雖然隔著水面看的不真切,但是岸上的人還是能夠根據波浪分辨出那傢伙的身影。眾人現在屏住呼吸,眼睜睜的看著大火頭一步步遊入甕中。
“刺啦”沉悶的聲音在水中響起。那蛇皮袋被火頭活生生的撕開一個大洞,氣味更加濃烈。
“起網”劉五爺時機抓的很準,突然開口一聲大喝。
聽到老爺子招呼,幾個年輕人有些手忙腳亂的扯動著井繩。
水下的異況自然將貪吃的魚類驚醒。紛紛開始在水面上飛跳起來。
“譁”隨著一道白浪,那火頭一頭撞在了撈網邊沿。
萬幸,網邊剛剛抬出水面,那傢伙並沒有逃脫掉。
“穩住別慌,動作慢點。拉井繩,撐開網柵!”年輕人力氣足,經驗卻不行,稍微出點差錯就穩不住陣勢。劉五爺看他們慌的不成樣子,又是一聲大喝。
“撐網柵”“撐網柵……”眾人總算穩定下來,岸上的人緩緩地收縮井繩,水中的則撐著鷹船慢慢朝岸邊靠攏。
網柵也算是劉家溝人智慧的結晶,主要是防止收網之時眾人配合不默契導致有縫隙讓魚類逃脫。起網前它緊緊的貼著網邊,只有等井繩拉起才會展開,恰好形成一個網箱狀的半封閉空間。
隨著網邊上網柵拉起,撈網中的空間一點點被縮小,那些魚反應更加強烈,一個個在水中急切的上躥下跳。可惜由於網柵的阻攔,它們根本沒有辦法逃掉。
等那撈網大半脫水,眾人漸漸看出這撈網的收穫大小。近兩筷子長的青魚、草魚、鰱魚足足有二三十條,至於鯽魚殼、肉麥絲、泥鰍等更是多的是不清。當然隨著撈網的進一步收縮,這些小點的魚都順著網眼逃掉。
“嘩啦啦。嘩啦啦……”那伙頭明顯急躁起來,開始在網中橫衝直撞。岸上的人也完全看清楚這傢伙的身影。確實很駭人……兩米左右的體長,黝黑髮亮的膚色,渾圓如同線杆一樣的軀體,還有猙獰的牙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