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可能的。但賈史氏還在,只要保留她的超品誥命,賈史氏一天不死,一天不摘下榮國府的匾額,這可說是恩典了。
又繼續看著遺折,後面還寫道:“張清源乃臣入道替身,如今臣說動其入皇家供奉,日後願他常伴陛下身側,猶如臣在時。張清源擅長養生益氣之術,陛下日久辛勞,還望保全龍體。”後面便是以老友口氣,絮絮叨叨說了不少養身法子。
聖人看了後大受感動,在臨死之前想著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忠良之士,更堅定聖人照拂賈府的決心。而且對於張清源,也有些移情的意味。心中感懷之下索性將張清源招入宮中,詢問養生延壽之術。
“來人,擬旨。”聖人傳召張清源,並且保留賈母的超品誥命,而在最後還給了賈代善一個諡號。
“榮國公有大功於社稷,諡號‘武烈’……不,等等,先別寫。”按住旁邊擬旨的侍臣,思考半響後才道:“諡號‘忠武’——”
“陛下——”旁邊隨侍的兩位大學士同時變了臉色。
諡號,是評論一個人生前功過。大臣的諡號大多以三類而排列:文、武、忠。
文和武只得文臣和武將,而忠這個字便是更高的嘉獎。
忠君愛國,唯有大功才能用。
所以,很多文成目標根本不是“忠”,就憑他們時不時頂撞聖上,來一句不合祖制。在死後哪位皇帝願意給他們“忠”字諡號?文臣的最高目標是“文正”諡號。
而武將的最高理想是將忠和武結合,忠武,是武將的最高評價。畢竟當年諸葛亮就是這個諡號。
“榮國公雖然生前功勞無數,但這種‘忠武’二字,不可輕予!”兩位大學士連忙出面勸阻,侍臣不敢下筆,看向聖人。
這諡號太惹眼,那些武將看了或許還有不服。聖人皺皺眉,“罷了,就用‘忠定’吧。”
忠定,也是高規格了。兩位大學士對視一眼,不敢再度阻攔,讓這道聖旨發了出去。
……
大明宮旨意傳出,衛芊明顯看到賈府上空消散的青氣再度匯聚,一隻山雉撲騰在雲海中顯現,和老虎相合,化作一隻鷹頭虎身雞尾的異獸。
“榮國府的氣運定下來了?”衛芊對望氣了解不多,只是本能感覺到賈府未來的話語權似乎並非自己大舅舅。
“賈母?”
正想著,外面有大明宮侍者宣讀聖旨。除卻給了賈赦一個堪比一品的爵位外,賈母的超品誥命猶在,榮國府中各種國公規制的擺設建築不用撤去封存。
這下子,賈玫也清醒了,暗道:“幸好我沒和母親一起攛掇父親在臨死之前讓她跟我走。如今居然是賈史氏上位?若真惹怒這位正房夫人,到時候大家面上都不好看。不過這超品誥命保留,莫非是宮裡面的門路?難道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賈母保持超品誥命,又是賈赦的母親,孝道壓著,未來賈府必然是賈母獨攬大權。
“還好芊兒出了個主意,到時候便讓母親去鬥姥廟待段時間,也好避開這位賈史氏。”
而賈母被這份聖旨砸暈,本來她都有心讓賈赦一步。畢竟“出嫁從夫,夫喪從子。”以後要依仗兒子生活。
但這一道聖旨砸下來,榮國府之所以能夠保留,便是她這位誥命夫人的功勞,上下易位,這處境立馬就不一樣了。
底氣足了,整個人的精氣神立馬不一樣。
賈赦和這些女眷不同,他沒想那麼多,只要爵位在自己身上就成。而且本來打定主意要撤去部分國公規制,這下子正好都省了。
賈赦是好面子的人,沒想那麼多,樂呵呵謝恩,命人送上包好的銀兩,然後才恢復悲慼之色打理賈代善的喪儀。
這一道聖旨下來,大家都明白聖上意思,賈府聖眷猶在,四王八公紛紛親自到場,還有賈代善昔日的同僚奔喪。
聲勢浩大,整個寧榮街擠得水洩不通。
百里長棚,白布喪燈,從朱雀大街開始一直到了郊外。
浩大聲勢,衛芊自己靜靜在靈堂待著。
喪儀的規矩繁瑣,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包括外孫女,怎麼戴孝,規格是什麼,都有一整套講究。
那些大人們在外面接待,小輩們在靈堂守孝。而賈珠、賈璉帶重孝,元春的服飾戴法便低了一層,至於到了外孫女這邊,當初就連她該不該戴孝都有一番爭執。
只是賈家老宅在金陵,按照賈代善的交代要入土為。賈玫要跟兩個哥哥一起回金陵,順帶扶靈。難不成路上都要衛芊避諱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