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聚餐與忙碌(第2/2 頁)
。導演剪輯經典老科幻電影《1984》就是個有趣又無奈的例子。
可惜的是導演很多時候都被自己的主觀所佔據,經常做出不理智的行動。
《湮滅》的致命的節奏導致記憶中那個導演的有將近5年的事業低谷期,哪怕陳曉非常佩服的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天國王朝》也逃不掉被剪輯的命運。
導演版本的兩個多小時的版本和製片公司剪輯成的九十五分鐘可謂天差地別。
陳曉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優秀乃至偉大的剪輯師,他最喜歡跟業內名氣大的或者潛力無限的剪輯師們合作。
這次的剪輯師是劉淼跟張嘉揮。張嘉揮不是那個渣渣輝影帝,他是業內非常知名的老剪輯師。人雖然是香江的,但為人不錯,十多年後他剪輯的大製作更是佔據香江的半壁江山。
今天的任務就是把大量用於描寫駕馭失控直升機的細節:被物力攻擊而蹦裂的尾翼、被現在是簡易動畫撞斷坍塌的建築、路上行人跟樓中人驚恐的表情、碰撞的火花、旋轉的尾翼、撞成粹片的的一個同樣的直升機、主角們的鏡頭不過佔據了正片的三分之一而已。
幾人合力剪輯出來的效果在表現緊張激烈的氣氛,就商議著把鏡頭始終對準主角的表演本身。
電影沒有剪輯之前劉淼就說用反襯手法,張嘉揮也贊同這個觀點。
就這樣,電影動作戲的主體多從側面,細節入手,特別是描寫一些動感很強的場面細節如爆炸、斷裂、坍塌、焰火、慌亂跟急速旋轉這種從側面透過反襯的手法來達到渲染緊張激烈氣氛的目的,
陳曉這才想到,這是好萊塢動作大片中慣用的創作方式。
這一點與華國人所推崇的含蓄美學是何其相似。
陳曉想起華國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
想起了描繪她們的美麗的詩句詞彙:“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電影中的手法就是典型的反襯手法,只是比直接描寫要高明得多。
華國的那句:細節決定成敗跟哲學大師齊澤克的那句:上帝就在細節之中!
這兩句可謂非常充分表達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剪輯師,一定要學會怎樣運用那些細小而讓人情緒觸動的細節來為影片的敘事服務。
陳曉再次從剪輯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學校中之前學到的知識再一次烙進他的本能,刻畫形成靈敏職業嗅覺。也不再像前幾次那樣老是跟剪輯師們爭執甚至打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