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3/4 頁)
生說十五週之後就基本能確定,可不到瓜熟蒂落的那天,誰知道會不會有變數呢?“過幾天是吳導演《諜影重重2》的首映禮,他邀請我去中國北京參加一個電影論壇。”
“你打算去麼?”約翰問道,“我記得你一次很想去中國看看,只不過不是沒有時間就是行程沒辦法安排。這次你可以趁著參加電影論壇的機會去看看?我倒想去看看的,你給我看的那些照片真的很美,你說你的素材庫裡儲備了大量這樣的景色,我想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傑德雖然沒有去過大陸,但是他的工作人員卻去過,因為傑德安排他們去採風。中國有很多景色的確是美輪美奐的,無論是九寨溝、張家界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色,還是蘇州園林、北京宮廷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都是非常棒的素材。傑德的電腦特效工作室將這些景色收集起來,然後利用電腦技術進行再創作。部分場景被巧妙地引用在《魔戒》和《哈利波特》電影裡,算是傑德送給中國觀眾的彩蛋,可惜目前還是沒有人看出來,倒是讓傑德有些鬱悶。
“如果想去的話,我們可以在論壇之後去看看。”傑德立刻打了個電話給自己的辦公室,吩咐他們制定一個長達兩個月的度假計劃,傑德列了些必須要去的景點就繼續摟著約翰看電視。
在凱瑟琳博奈斯的幫助下,邁克爾的案子在輿論上完全是勝利的,只要法官不腦袋一抽,基本上勝訴的機率也非常大。而且美國司法部估計也是例行性上訴一下,等被上訴法庭駁回之後就會全案定讞。
想必這樣的結果不會造成邁克爾的精神壓力,一切或許都會那麼平靜地過去吧?
☆、236·魑魅魍魎妖風大
邁克爾傑克遜兩次所謂的“虐待兒童案”或許最初只是兩個貪婪的家庭見財起意;緊接著是司法機關的不夠嚴謹;最後才是媒體毫無節操地炒作才導致了所謂的“世紀冤案”的誕生。重要的是,當司法機關已經給了當事人清白;媒體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或討好某些利益集團而無自尊地選擇性無視法律檔案繼續炒作;最後導致邁克爾精神狀況出現問題。
或許很多收看美國電視或訂閱美國報刊的人以為美國是個非常自由民主的國家,而事實上美國是極端保守的國家。甚至在自由分子的大本營之一的洛杉磯市,一些酒吧的駐場歌手也會在看到黃種人的是調侃一句“黃皮猴子滾出去”之類的話。真實的美國其實是一個“白人至上”的國家;只是這個國家有一群人在強迫這個國家反省,因此才沒有讓所謂的歧視氾濫到每個人的身上。
可是在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歧視有色人種和弱勢群體的言行還是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在“貓王”出現之前;黑人音樂是不被美國主流音樂所接收的。君不見美國音樂型別豐富多彩;可實際上除了搖滾樂和鄉村樂算是白人自己的音樂之外,其餘的熱門音樂型別都是非裔美國人或拉丁裔美國人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在貓王玩著爵士和藍調登上舞臺之前,美國人可以一邊自己私下對爵士樂、藍調樂愛不釋手,但是公開場合裡卻因為這些音樂是“黑鬼的音樂”而不屑一顧。
當然,最讓美國人不敢相信的,在貓王之後的美國樂壇天王接班人居然是一個黑人,而這個黑人的成就居然還超過了貓王,更重要的是他居然還娶了貓王的女兒!別以為美國人信奉“美國夢”,那前提是白人成功好麼!或者非裔美國人或拉丁裔美國人也可以成功,但是絕對不能超過美國。美國社會平均收入最高的律師、醫師和會計師三大行業裡,有色人種是絕對的少數,而要成為三大行業的精英那更是鳳毛麟角了。因此即便美國法律給了邁克爾清白,可美國社會卻有很多人希望邁克爾是不清白的,因此就有了媒體的後續炒作。
這次雖然有傑德等人的強勢介入,讓媒體一度站在了邁克爾這一面。可有人願意為邁克爾說話,就有人願意為所謂的“受害者”說話。很快地,一些保守派報紙上就出現了質疑邁克爾案的言論。他們認為目前的輿論對邁克爾案的審理造成了影響,尤其是傑德大筆資金的造勢對原告是不公平的。
“謝爾曼先生,我這裡有一份報紙的傳真件已經到了你的辦公室,我需要你確認下這件事的真實性。”當傑德正在自己的辦公室籌備《諜影重重2》的首映禮時,凱瑟琳博奈斯氣急敗壞地打過來一個電話。“五分鐘之後我會再聯絡您,我需要聽到的是真話,絕對的真話。”
傑德讓秘書將傳真件拿了過來,這是《華盛頓時報》的一份報道。雖然《華盛頓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只有一字之差,可兩家報紙卻是天差地別。《華盛頓郵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