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1/4 頁)
歷史上,除了李承乾謀反只是被流放之外,其他的幾個兒子,統統廢為庶人,除國!
更別說,他還把十三皇子趙王李福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
別看李二和他的高明、青雀、稚奴膩膩歪歪,就以為他是個溫和的好爹。
李佑的謀反為期不到十天就被撲滅了。
被俘虜的李佑被帶到了內省。
李世民對他可沒有像對歷史上的李承乾那樣心軟。
不日,齊王李佑以謀反罪,被皇帝賜死於內省,廢為庶人,除國。
許是太過嚇人,那段時間,昭陽根本沒有進宮。
到底是親自下令殺了一個兒子,李世民覺得自己的心很累。
反正日後定然是太子繼位,李世民索性想著,還當什麼皇帝啊,不當了,心累。
貞觀十五年十一月,皇帝下了最後一道聖旨。
他要退位當太上皇,【劃掉】陪皇太后遊山玩水【劃掉】,讓太子李承乾繼位。
所有人:陛下你別嚇我們啊!
但是這畢竟是真的不是?
貞觀十六年的元旦,上皇的退位大典和新皇的繼位大典舉行,新皇改年號為康和。
在李承乾登上皇位的時候,他看到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高明的身影逐漸消散。
高明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當個好皇帝”。
—————————————————————————————————————
文宗,太宗皇帝嫡長子也。諱承乾,字高明。
康和元年,使民修養生息。
康和四年,復遠征高句麗。其國主欲降,帝弗允,遂亡其國,設泰安郡。
眾臣諫,帝曰:“君不見先朝煬帝與上皇之事乎?”
群臣遂不言。
康和五年,人陰告吳王恪謀逆。
詔其同母弟蜀王愔,蜀王弗言,意確有其事。
上皇親下詔,廢吳王恪、蜀王愔為庶人,除國,流放。
庶人愔怨憤言:“此乃恪事,何以至吾!惜非為太后所出也!”
帝嘆其事,倍加厚待魏、晉二王、
立嫡長子象為太子,使魏王授其文,晉王教其書。
康和十年,泰西諸國多有外使往來長安。
帝使船隊出海,意往泰西,孰料迷途。
有二年,船隊返。
海外有陸,非泰西,杳無人跡,廣闊無邊。
帝喜,欲率人親往。
上皇阻之,攜太后,帶船隊及萬人往。
半年,返。
魏、晉二王離長安,至此處,分立兩國,以爵為號,分為魏唐、晉唐二國。
康和十五年,太后薨。
上皇哀泣,未幾,亦逝。
帝傷其事,又以兄弟久別,分外想念,仿上皇例,退位於太子象,遊歷各國。
太子象繼位,改元鼎安,是為穆宗。
鼎安十年,上皇崩,葬於乾陵。
——————————《唐會要·文宗本紀》
作者有話要說: 朝鮮那個乙支文德的事真是讓我噁心,朝鮮人還把它當功績各種宣揚。媽蛋,那是陣亡異鄉計程車兵的骸骨啊!拿來當建築材料,我屮艸芔茻!
吳王李恪謀反是真的,雖然史書後來對他各種洗白,什麼“海內冤之”,但是真正的一些記載,就連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蜀王李愔也預設了他謀反,還有其他一些資料。而且他有才啊什麼都是史書洗白之後傳出來的,真正的李恪,李世民挺不喜歡他的。
後面昭陽的結局我不想寫番外了腫麼破?反正就是不太好。不過還是看情況吧,番外可能有可能沒有。
看到這個唐會要裡面的,鼎安十年上皇崩了嗎?沒有加任何其他描寫完全就是因為承乾他根本沒死……當年治他的瘸腿的時候不是有個修真功法嘛……就連觀源的存在感都弱爆了,我完全不想再吐槽我自己了。
☆、番外:新葉陰涼多
昭陽這一輩子,最嫉妒的女人有一個,李君羨的夫人武媚娘。
最羨慕的女人,是長孫皇后的四個女兒,尤其是晉陽公主李明達。
那時候她嫁到了金家,可是對金家的所有人都看不起。
她是皇帝的愛女,金家這個已經開始破敗,有求於皇室的商戶之家,有什麼資格讓她看得上眼?
她被訓斥、被禁足的原因,是因為她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