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在他旁邊的那個下山虎就是其中之一。他正打算今冬閒下來時,邀幾個交情極好的兄弟悄悄返回霸州,再去尋那丁承業的晦氣,不想卻在這裡碰到了楊浩。
楊浩也向他說起自己被丁承業捉住之後發生的那些事情,殺了柳十一、董李氏一對姦夫淫丨婦,逃到廣源,軍前入伍,奉命遷民,落腳蘆洲,其境遇之奇較之臊豬兒尤有過之。
聽說楊浩如今已做了朝廷的大官。臊豬兒又驚又喜。可是不管他們現在是朝中官員也好,汴河碼頭的二當家也好,在彼此眼中,他們只是兄弟,他們訴說的只有離別之情。在乎的只是兄弟情義,思念的只有楊氏和冬兒,至於丁承業、雁九、蘭兒、陸湘舞那些人,此刻再不曾佔據他們心中一點位置。
兩個人把酒說話;聲音一會兒高一會兒低,說起楊氏、冬兒時就哭,說起董李氏、雁九等人之死時便笑,時而高聲痛罵,時而低嘆唏噓。
靜靜守在門外的姆依可從未想到男人之間的感情也可以這樣豐富多彩。那個粗獷胖大的臊豬兒,還有整日一副閒適無謂的笑容,似乎什麼也不放在心上的老爺,原來他們心中竟有這麼多酸甜苦辣。
靜靜地聽著,她似乎也能感受到這兩個漢子笑聲裡的辛酸,悄悄地。她別過臉去,輕輕拭去了頰上的淚。另一側,穆羽詫異地看她一眼。張開嘴想說點什麼,但他歪著頭想想,還是閉上了嘴巴……
月正當空,一艘大船在汴河上隨著湧動的浪頭輕輕地起伏著,船頭負手站著一個身材粗壯的漢子,腳下不丁不八,站得穩穩的。月光映著他的目光,那目光與他粗獷的外表絕對不相襯,甚至同他的年紀也絕不相襯。那是冷靜、睿智的目光。
如果楊浩看到此時的人,一定會大吃一驚,這個人居然是崔大郎。
在崔大朗的身後不遠,站著一箇中年男人,同樣負手看著磷磷的河水。由於船蓮蓬兒的陰影正落在他的身上,叫人無法看清他的模樣。過了一會兒,他沉聲道:“大公子,在那個楊浩身上浪費功夫,值的麼?”
崔大郎頭也不回,沉思有頃。淡淡一笑:“唐三兒怎麼說?”
那中年人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唐家不聽勸告,已決議從西北撤出來,往中原發展了,他如今已經得到南衙的鼎力支援,自然是信心滿滿。”
“哼,若不是已經得到了南衙的支援,他也不會孤注一擲,這麼快就從西北抽身了。”
崔大郎頓了頓,又道:“本來,我與他已有商量,他派人先行進京打點鋪路,唐家基業在三年之內緩緩撤出西北,這樣我就有充裕的時間去彌補唐家抽身之後造成的這片勢力的空白,可惜。。。。。。他找到的那個馬前卒莫名其妙的地死在了霸州,家產也被人重新收了回去,唐三兒始料不及。如今只能親自出馬,連累我的計劃也被打亂了、”
身後的中年人靜靜的聽著,他知道公子肯定還有下言,只聽崔大郎道:“任卿書和馬宗強傳訊給我,多次提到了這個楊浩。呵呵,攪得唐三隻能提前出馬的,也是這個楊浩。我仔細研究過有關他的資料,這個人。。。。。。也許值得我扶持一把。”
“他?”中年人輕笑一聲道:“大公子,就算他本來是一頭猛虎,現在也被拔去了爪牙了,如今他在京城雖不敢說是舉步維艱,卻也是處處小心,只圖自保,此人還能有什麼用處?”
崔大郎淡淡地道:“呂不韋看中秦異人的時候,秦異人的境地比他還要糟糕,普天下人也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奇貨可居。”
中年人閉口不語。
崔大郎嘆了一口氣,又道:“唐家一走,西北根基盡失,沒有唐家配合,我們要接收,要重新建立起屬於我們的勢力,不知要耗時多久。以楊浩在西北的人脈和勢力,他是最好的人選。”
他靜了一靜,又道:“機會,是登出來的,也是自己促成的。我們在西北,已經找到了合作的人,但是最終能作主的人還是楊浩,所以我必須來了解以下,看看她這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值不值我們在他身上投下重注。”
中年人眉頭微微一變。困惑地到:”大公子,西北一角值得我們如此重視麼?“
崔大郎揹負雙手,仰起臉看著玉盤一般靜靜懸掛於夜空中的明月,悠然嘆道:”大唐威世又怎樣。轉眼就化作了虛空泡影,居安。。。。要思危啊。。。。〃
第253章 古吹臺
此地翠拍林立,綠樹成蔭,風景十分優美。
古吹臺,就是後世的禹王臺,相傳春秋時,晉平公駕前有一位雙目失明的樂師名叫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