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放任到這些地方。
蘇迨自十月中旬從廣州啟程,陸行到江州,換水路於十一月中旬抵達江寧府。
因為恰好行程這幾日風調水順,船行的時間提前了十數日,於是打算在江寧府閒居一陣,再行上京。然而在江寧府才兩天,碰巧讀到了秦允明的詞作,又聽說秦允明乃秦少游門生,料想與自己還有一份淵源,隨即假道南下來到杭州,特意要見識一下這位少年才子。
回到秦府,秦允明請蘇迨到前堂小坐,然後特意將自己父親叫了來。
秦老爺數年前還曾與秦少游交往甚密,雖然不是一個文人,但附庸風雅的情趣還是有的。他聽說蘇軾的二公子蘇迨登門拜訪,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商事,並且回答房中重新換了一件衣衫,這才隨兒子一同來到前堂。
相互寒暄一陣,落座看茶。秦氏父子倆都是熱情洋溢,與蘇迨傾情攀談起來。
秦老爺時不時都要提及自己當年與秦少游交往的趣事,似乎秦少游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迨是有親密關係的一樣。
蘇迨少年時確實經常與秦少游、黃庭堅等人親近,只可惜如今時過境遷,這些往日的前輩們如今都是艱辛的下場。不過當他知道秦少游與秦老爺是堂兄弟關係時,不由再次感到了一陣親切。這些年遠居廣州,總算返回中原了,能夠再次回憶往事也算是一樁幸事了。
三人一直聊到正午,前後換了三盞茶,所聊的內容十分廣泛,詩詞歌賦、陳年舊事、鄉野奇談都有。秦允明倒是從蘇迨嘴裡聽到了許多關於蘇東坡的八卦趣聞,雖然有的在二十一世紀已經聽過,但也有一些不見經傳的軼事。
秦老爺和秦允明自然要留蘇迨在府上用午膳,蘇迨性格溫和斯文,略略客套推辭了一回便答應了下來。
---
【蘇迨的出現,是會引出下面的劇情,還請各位讀者大大能耐心看下去,謝謝了。明日上架了,不敢多求什麼,各位大大可憐一下,給個訂吧!】
正文 第九十五章
二放討後,秦老爺讓秦允明陪同蘇治四下游玩。他眾,不摻和年輕人的事情,向蘇造告了一個不是,便忙自己的去了。
秦允明於是引著蘇造在坊間四下走動了一下。
蘇造早就聽說了秦允明能寫一手精妙的楷體字,隨即欲求觀摩一番。
秦允明自然不推辭,笑著說道:小弟的字只能算中規中矩,但筆墨之間著實缺乏神韻,因此一直倒想請教高人的墨寶來學習,只可惜不得機會。今日蘇二哥光臨寒舍,倒是要向蘇二哥討教一番了
這段時間他對自己的臺閣體雖然勤加練習,筆力上精進不少,但是臺閣體畢竟是一個刻板的書體,華而不實,完全沒有書法界的那種靈魂所在。他很明白這種書體閒情娛樂還好,但決然不可能有成為大家風範的機會。
宋朝書法盛行,幾乎融入了文人雅士生活之中,能成為一個書法家有時候甚至比當上大官還要優越。當年蘇軾烏臺詩案險些被處斬。哲宗正是念及了蘇軾的文采,最終改死刑為流放。
因此,他自從下定決心讀書之時,也對改進自己書體有所覺悟。不管怎麼說自己的毛筆字根基還是有的,要想改變書體無非就是多臨摹、多練習、多領悟,這三者自然是遞進關係了。
蘇造自幼生在書香門第,當然難免受到父親蘇軾以及其他與蘇門交好名士的薰陶,他不僅潛心學習過父親蘇軾的筆風,甚至連黃庭堅、旯補之等人文墨也能寫出幾分意境。此刻聽了秦允明之言,謙虛的笑了笑,道:
“請教高人的意願,只怕大郎還要再費苦心了,在下不過略懂皮毛,都不敢輕易獻醜,自然算不得什麼高人了
秦允明覺得蘇造比自己年長十多歲,而且還是一個官,雖然木棺身任官職不算大,但好歹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朝官,張口閉口就是“在下。”讓自己都有些起雞皮疙瘩了。看來這位蘇造還真是一位作風嚴格的人物,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經歷家中變故的原因。
他微微笑了笑,接著說道:“蘇二哥較之小弟年長小弟稱呼蘇二哥一聲哥哥是應該,但蘇二哥在小弟面前總是自稱“在下”這就有一些折殺小弟了。若蘇二哥不嫌棄,願與小弟平輩論交,小弟懇請蘇二哥以兄長自居,不知可好?。
蘇造聽了這番話不由一愕,隨後靦腆的笑了笑,也覺得自己有些過於迂腐了。他連連道:“能與大郎這樣傑出的才子論交,是蘇造的榮幸呢。既然如此,那蘇造就佔了先庚的便宜,自稱一聲愚兄了。秦允明開懷笑了起來,道:“這就好了嘛,今日允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