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她懷裡的小孩“哇”地哭開了,她拍了拍孩子,唸叨著:“寶寶乖,不哭啦不哭啦——去爸爸那。”然後把那孩子遞給我身後的酒糟鼻,“這是我老倌子。”她順便介紹道。我尷尬地看了看他,仰著頭冒出一句:“不好意思。”“冒事冒事!”酒糟鼻頭也不抬地應付著,專心致志地逗著孩子親了親,逗罵道:“你他孃的再哭,老子就把你賣了。”那小孩果然不哭了,驚恐地看看他的粗獷的父親,又扭過頭來掛著鼻涕流著口水看看我。
雨涵看著酒糟鼻手裡的小孩,說:“我小孩,快一歲了。”
“嗯,長得蠻好的。”接下來就沒有了言語。倆人都沉默地站著,周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後面是他那並不待見人的老公,氣氛尷尬得讓人張惶。“來,叔叔給你壓歲錢。”我掏出兜裡準備買褲子的錢塞在小孩懷裡,小孩理所當然沒有反應,只是他那酒糟鼻父親的眼神豁地明亮起來,立馬向我擺出了招徠生意時的笑臉。
“這怎麼好意思呢。”雨涵頓時有些手足無措的驚喜,卻並沒有推辭的意思。我衝他們笑笑說:“一點小心意,祝你們過年好。”然後一頭扎進了人潮中。
我被人推著搡著擠著踩著,眼前是黑壓壓的人頭,花花綠綠的衣服,還有琳琅滿目的過年物資。但我的腦子裡只有反覆交替的兩張臉:一張聰慧恬淡,如同一株孑然而立的水仙,一張讓塵世的煙火燻得看不出原本的顏色。而這一切變化,只用了三年的時間!
三年,三年前我只是一個坐在垃圾筒旁邊如同垃圾一般不知道除了睡覺還有什麼辦法能讓一天熬過去的小混混,三年前她是一個讓人高山仰止無法望其項背的才女加美女;三年前我賴在炸臭豆腐的獨眼老頭前偷學他的技術,為了高中畢業後不至於餓死,三年前她每次總是掛著不鹹不淡的笑容領她的全校第一的成績單,物理老師鼓勵她報清華大學的流體力學,生物老師交待她以後一定要在基因工程上鑽研深造;三年前我在宿舍裡為了那句“嘿,你好雨涵”練習了上百次,但終究沒有說出口,三年前她只會在盧SIA唸叨“肖雨涵依然是全校第一名;那個——馮牧雲,依然是最後一名”的時候才同情地瞟我一眼
三年、三年!如果三年前那個叫向東的男人沒有出現,今天的她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三年前盧SIR沒有去世,今天的我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些文人騷客都喜歡說“人生如河”了。的確!人生如河,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時而順暢時而迂迴,在某一個你不經意的時刻遇到了某些人、某些事,人生便因此拐了個彎。拐過彎後也許豁然開朗、也許暗流湧動,而這,並不是你能預想和左右的。向東讓肖雨涵的十八歲拐了個急彎,大河一樣壯闊的前途便在剎那之間斷了流;盧SIA讓我的十八歲拐了個急彎,拯救了我那幾近枯竭的人生。
既然拐彎是一種必然,那麼所謂的理想又有何意義呢?既然人生非你自己能左右,那麼拼搏和奮鬥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整個寒假,我被一種叫做“宿命”的東西困擾著,食不甘味鬱鬱寡歡。直到走的那一天,父母還是很擔心我的狀態,老爸說:“兒子,萬事放開,天涯何處無芳草嘛。不要因為失戀而影響心情,影響學習工作。”我愣了一下,隨即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初中二年級之後,我和家人就從來沒有有效地溝透過。“不知道就別亂說,”老媽瞪了老爸一眼,接著說:“部隊是很辛苦,很單調,但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能磨練人啊,吃得苦中苦”我唯唯諾諾地點頭,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才說:“媽,要晚點了。”媽才意猶未盡地停了下來。
K84,長沙——西安。一瓶水、一包餅乾、一個迷彩攜行包,讓我看上去孤獨落寞,周圍是擁擠不堪的乘客和雜亂噪雜的聲音,只有我靜靜地坐著,依舊杞人憂天地索著那個關於“宿命”的問題,準確地說,我的神情已經有些恍惚了,十幾天來,那個問題像一條套在我脖子上的繩索,越來越緊越來越緊,幾乎讓我喘不過氣來。
“小夥子,有什麼心事嗎?”旁邊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我扭過頭去,方才注意到身邊的這位老者——白髮蒼蒼、精神矍鑠,眉宇間有一種歷經坎坷後的睿智和泰然。我看看他,半響,很突兀地問道:“老先生,您信命嗎?”老者沒有嘲笑我這個近乎愚蠢的問題,而是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愕錯地看著他,有些疑惑地搖搖頭,“你在想,人是應該相信宿命呢還是應該相信奮鬥;你在想,如果一切都是註定,那麼活著地意義何在。”我驀地感動起來,有一種伯牙遇到管仲的感覺,一個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