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以挽
太和之氣,而洽上帝之心。若使人知道姓字,與凡夫之沽名釣譽者何異?所以化身而來,被我識破,即斂跡而去也。”
曼尼道:“你看他句句含著譏消,說帝師為國為民,四海皆知,是沽名釣譽哩。”月君大笑道:“我在塵寰,未能免俗,
卿復爾爾。今且請教,既有棕蓑衣,作何救人?”鮑姑道:“我有妙法。但要老曼尼也學得何仙姑。隱姓潛名,便可做
得來。”曼尼道:“他也只隱得名,不曾隱姓;我這尼字是本等去不了的。”鮑姑笑道:“這就稱做駝來尼罷。”月君
也笑道:“我知道師太太之意,要化作何來女一般形像,去完此功行。”鮑姑道:“然也。
還有說焉,這個大頭瘟傳染得遠,我意須得聶隱娘、公孫大娘、素英、寒簧與我,分行五郡,是不用變化的;唯帝
都之內,百姓已經識認仙姑,請曼師變了他的狀貌,到各街坊去救濟方好。“曼師道:”好來難我,我不曾見他形狀,
怎樣的變得來?“
月君道:“本城是要師太太去完局的。”鮑姑道:“我若不難他一難,就到別處,也要自己露出光頭,不肯變相哩。”
月君道:“棕蓑衣只有一件,如何分得各府?”鮑姑道:“剪做六塊就是。”素英即取剪刀剪時,竟是鐵針一般,那裡
剪得動一根?
曼尼向著鮑姑道:“我看你嘴舌近來倒強。”就一手把竹竿上掛著的小金剪,取來一剪,便剪了數根下來。月君道
:“且不要剪壞。安得六把剪刀,分與各人呢?”曼師道:“我的法子,比鮑老媒好些。竟剪下棕針來,把錦囊盛著,
懸之行竿便是。
若剪做六塊,像什麼樣?“鮑姑笑道:”倒底魔尼有些賊智。“
於是揀取五根竹竿,把棕蓑細細剪來,貯以龍女綃函;又照樣寫何來女紙牌五面,一併懸諸竿上。鮑姑取了剪剩的
棕蓑,與原竹竿並小金剪,變作何來女的容貌。曼尼道:“如何恁樣醜看?待我變個俊俏些的。”卻就變了真何仙姑的
法相。曼尼向兗州,隱娘向登州,公孫大娘向萊州,素英向青州,寒簧向東昌,鮑姑是濟南本郡。月君道:“我尚有數
句話兒,是要表明何仙姑救世的意思。”遂援筆疾書一偈雲:何仙姑,何仙姑,棕蓑倒著下蓬壺,剪盡千絲與萬縷,齊
人縮了大頭顱。
月君各與了一紙,雲:“待治病完日,可從半空丟下,無使世人歸功於我也。”曼師等各別了月君,用五遁法出富
而去。
只說鮑姑返向南關外進城,眾人見了,踴躍歡忻,個個來求靈蓑,就是沒病的,也要求兩莖去作預備。鮑姑宣言道
:“我看大眾將來要傳染者,我方與之。”霎時間,或已病者,或未病者,就剪下了好些棕針,其求而不給者,倒放心
是不害瘟疫的,也自喜之不勝。隨又到府前及各衙門首站立一回,不兩日而合城已遍。乃拋下柬帖一紙,百姓看了,卻
又猜是帝師造何仙姑特地來救他們的,家家設了寶位,祝誦聖號,焚香頂禮,無異名公巨卿,請人屬文而返受美名,與
捉筆的全無干涉。鮑師又到四鄉村堡普施後,巡歷各州縣地方,察瘟疫重者先去救濟。每到一處,必照樣留下簡帖一紙。
越欲表明仙姑道行,百姓越越歸功於帝師,不必說了。直至兩月有餘,方得周遍,瘟氣全消。蓑針已自剪盡,只剩得領
邊尺許的樁兒,擔在肩上,取路而回。不意中,竹竿平空掣去,鮑姑仰首一看,卻是何仙姑在雲端拱手說道:“殘蓑合
應見還。”鮑姑疾忙升起空中,欲為帝師致謝,仙姑化道金光,徑飛向海東而去。只憐夫重疊災氛,用著幾許神通才掃
盡;可笑他紛壇將卒,仗了些微知勇陡侵來。端的在下回。
第四十九回 鄭亨爭將當先喪律 景隆克帥落後褒封
濟南一府,管轄三十六州、縣,是最有名的大郡。那傳染瘟疫的地方,共有二十九處。鮑姑遍處救療,兩月有餘,方得告竣。回到宮內,時曼師等五人皆早已歸來了。鮑姑把何仙姑取回
棕蓑情由說了一遍。曼師道:“我回來時,見泰山腳下坐一老婆子,指著我說:”這個仙姑是假的。‘我就說:“這老
婆子也是個假的。’大家一笑,就向我討了剩的棕針兒去。”素英、寒簧。公孫大娘。聶隱娘齊聲道:“怪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