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頁)
畫外的蛙聲躍然紙上,使人隱隱聽到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首悅耳的樂章,從而連成蛙聲一片的效果,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絕。
畫作看似簡單,但卻表現了白石老人幾十年的藝術修養和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白石老人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瞭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最高境界。
這樣一幅畫作又怎麼可能會流落到夫子廟古玩市場,是故李墨白壓根就不用細看就知道是臨摹之作,也沒有客氣,“臨摹這幅畫的人,應該也是深得白石先生畫風的精髓,墨白謝過賀叔。”
接著再展開第二幅又看了起來,發現居然還是和剛才那副一模一樣,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李墨白不由仔細看了一下,想看看兩幅臨摹的作品不同之處。
只是這一看,李墨白心中不由大驚,如果說剛才那副已經深得齊白石老人畫風的精髓,那麼這幅作品足可以以假亂真,活靈活現的小蝌蚪在水中嬉戲,小尾巴搖的歡快無比,筆風犀利老辣;山泉飛瀉,讓人清晰地感潺潺的奔流聲,一筆一畫直擊人心,令人有種入畫的感覺,甚至在耳邊傳來一片蛙聲。
“賀叔,你是什麼時間收到這兩幅作品的啊?”
“有段時間了,我覺著這兩幅作品臨摹的水平蠻高,就收下來了,你要是沒有問起我都忘了。”賀衛方不以為意地說道。
李墨白聞言便沒有多問,而是又看起了這幅畫的落款,發現落款“蛙聲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句老舍仁兄教畫九十一白石”,筆力雄健渾厚,簡約大方,鈐印兩方朱印分別為‘白石’‘木人’,左下角鈐印一枚收藏鈐印,李墨白仔細一看,赫然是“老舍”。
李墨白知道這幅畫的確是老舍收藏,並被老舍引以為傲,遇到好友來訪,總是會拿出來炫耀一番,甚至老舍最喜歡的印章都是齊白石給篆刻的。
想到這裡,李墨白不敢再往下想,忍著心中的激動,繼續認真看起了這幅畫。
第一七四章糾結
第一七四章糾結
第一七四章糾結
李墨白按下心中的激動又仔細地看了一遍這幅畫,發現所用宣紙、著墨、畫風都似齊白石本人手筆,想到白石老人不但是畫家,而且也是治印名家,又仔細的看了看這幅畫上面的三方鈐印,從印章的雕刻手法來看,也是白石老人的風格,符合老舍最喜歡的印章是白石老人所刻的記載。('')
看到這裡,李墨白心中篤定這是白石老人在91歲高齡時的真跡,只是李墨白卻是想不明白這幅畫的真跡如何會出現在夫子廟的古玩市場,而且能被賀衛方收到手。
不過想到收藏這幅畫的老舍先生的結局,李墨白心中也是慼慼然,難道這幅畫是紅衛兵們給搞出來的?那時候齊白石老人可是經受著從上到太祖下到書畫界,全國性的大批判,批得體無完膚,就算流出來也極可能被毀掉,又是如何流傳到現在?又是如何被湮沒在民間?
心中有了定論李墨白便糾結於這幅畫是如何流落出來,待到不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又糾結於收還是不收這幅畫,太珍貴了雖然李墨白心中對這幅畫喜愛無比,但是想到要是不聲不吭的收下這幅畫,實在是有損兩家的交情,更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可是讓李墨白放棄這幅畫,卻又是萬萬捨不得,一時間陷入兩難之中,最終李墨白僅存的那點良知戰勝了心中邪惡的貪念。
“賀叔,這幅畫我不敢收,您還是留下吧”
賀衛方看到李墨白看這幅畫的時候態度非常認真,也是有點納悶,心道難道這張畫是真跡?可是真跡又怎麼可能會流落到南京,不過這臨摹的水平確實高,將李墨白都給迷住了,但是聽到李墨白的話也是一愣,“墨白,有什麼不敢收,雖說臨摹的水準相當高,而且連印鑑都做的非常逼真,但是我賀衛方送出去的東西又怎麼能收回?”
“賀叔,我們到裡面說吧”店裡還有來來往往的客人,李墨白自是不會說出這是真跡,衝著店夥計又道,“給我取一個盒子”。
賀衛方被李墨白搞的有點犯糊塗,但是也沒有多說什麼,便帶著李墨白走進裡間,走進裡間後,李墨白又對小白說道,“小白,別讓任何人進來。”
“賀叔,這是白石老人的真跡,也就是老舍先生所藏的那幅《蛙聲十里出山泉》,而且我很確定。”李墨白坐下後,將裝著這幅畫的盒子放在桌上說道。
“墨白,你說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