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1/4 頁)
但與此同時,趙平也擔心一個和宋朝一樣的問題,那便是由於貪贓枉法皆不致死,很多官員都鋌而走險,導致官員貪汙現象太過嚴重。當然,這也是可以解決的,趙平心中就存了一個心思,那便是建立官員優勝劣汰機制,嚴懲貪官,獎勵清官等等。但這些,都不是目前趙平可以考慮的問題,他現在所要想,也能想的,便只有如何擊敗實力更勝於他的李效,至於如何治國,則是他下一步的事情了。
至於上書言事者,趙平自來就沒有殺過,而且自己以後也不會殺,而且,他還想要提醒自己的後世子孫,都不能殺。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一個君主若是到了聽不見逆耳之言的地步,就離敗壞整個國家不遠了。這樣的人,歷史上的例子就太多了,漢武帝、唐玄宗、清乾隆。前者好在最後懸崖勒馬,終於幡然醒悟,終於挽狂瀾於既倒,而後兩者雖然都不是亡國之君,但一個強盛的國家都是自他們手上開始,走向衰敗的。
所以,將“不殺上書言事者”列入祖訓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是趙平很久以前就有的想法。
至於所謂的“開國功臣”,其實就是指武將。歷史上的開國武將,罕有好下場的。或是被屠殺殆盡,或是被解除兵權。但趙平自信不必透過殺武將來保證自己趙家政權的安全。這原因很簡單,其實歷史上殺武將的那些皇帝,都只是名義上的領導者而已,在武略方面遠遜於他手下的大將們,所以他們才有危機感,生怕那些很能帶兵打仗的大將們出來反對自己。比如漢高祖劉邦、隋煬帝楊堅、明太祖朱元璋等。
而像漢光武劉秀、唐太宗李世民(由於唐朝是在太宗時期一統天下的,所以嚴格來說,李世民才是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這些皇帝,都是自己統兵廝殺打出來的天下,手下的將領們都對他們十分臣服,他們自然不必透過殺武將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他們之所以解除武將的兵權,也不過是出於絕對安全的考慮。
趙平深信,以自己在如今幷州軍中的地位,也是沒有其他的戰將可以撼動的。即使以後,他一仗不打,全由下面的大將出去搏殺,也一樣不必在開過之後殺武將。
第七卷 天下一統 18。遺囑2
趙平再低下頭去看那遺囑,卻見下面一句是“善待劉氏宗親”。
趙平這才明白過來趙麟為何要在第一跳羅列上“立劉氏子孫為嗣!”,看來,他只是怕一旦其他的子嗣登位,會拿劉氏的遺老們下手。當然,趙麟的擔心也不是沒有必要的,歷史上很多的謀反之事,都是遺老遺少們發動或者是藉著遺老遺少的名義發動的。比如張良、項羽已經後世的天地會等,都是這樣。對於一些殘忍的君主來說,直接將這些遺老遺少集體戕害,實在是一件很簡單,又能一勞永逸的事情。
當然,趙平自己首先是不會這樣去做的,他雖然不是一個心慈手軟之輩,但也十分忌諱胡亂殺人。有了趙麟這遺囑之後,他更是下定決心,不論如何,以後一定要將自己未來的世子也教育好,莫要讓他沾染上嗜殺的惡習。
遺囑上接下去的一句,只有四個字,卻是“善待子民”。
趙平自度一向對於自己境內的子民都是很寬厚的。趙麟作為他的祖父,自然也不會看不到這一點。趙平明白,他之所以特意將這一點提出來,倒不是讓他主動去做什麼,而是提醒他一直保持下去。以後一旦有了妨民之舉,就會想起這一句祖訓,然後便能約束自己。這便是長者的胸懷了,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刻,他心中還能想著天下百姓,但平日裡,他從來不口出大言,說什麼拯救蒼生之類的鬼話。單從這一點來看,他就比那些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背地裡男娼女盜的東西要強上太多了。
下面一句是:“喪事從簡,不必守喪!”
前半句倒是符合老人家一貫的勤儉風格,他的生活一向極為清苦,雖然已經位居如此高位了,卻總是自己種菜吃,肉食則是數日甚至十日才會吃上一次。當然,這恐怕也是他猝然離世的原因之一了。
後半句則是考慮到趙平如今處在爭霸天下的關鍵時刻,若是為了守喪而在戰場上進行沒有必要的退卻,很可能會被李效這樣的勁敵所趁,造成難以逆料的後果。老人家作為一代名將,對於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
趙平將那張絹帛展開了一下,正欲往下再看的時候,卻發現後面什麼也沒有了。
趙業在旁邊說道:“老人家說到這裡,口中便無法出聲了,他口中含含糊糊的,我能聽得出來,那是在喊你的名字!我想,老人家在最後時刻,最想看見的,應該還是你吧!你終究是他最為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