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策,因此,如片岡鐵也所指出的,中共黨史是“內部鬥爭的一種工具”。倖存下來的毛,已經給我們寫下了他如何進行鬥爭的經歷。
玻安和戰時的擴張。長征就是這麼一回事——在不斷遭受阻擊的情況下,為時整整一年之久,行程達6000英里的一次撤退。詹姆斯? 哈里森說,“毛領導下的那一群人共行軍235 天和18 個夜晚,那一年平均每天大約走17 英里(如果不計休息期間,平均每天走26 英里)。”據毛後來說,“我們靠著兩腿不斷地走”,他們終於穿過了11 個省份,越過18 條山脈和24 條大河。經歷了現已成為傳奇式史話的千辛萬苦之後。大多數中共領導人和不到二萬人的軍隊終於在1935 年後期抵達陝北,並於1936 年底把他們的總部遷到延安。這塊幹早、烈日暴曬、多塵的黃土地帶由侵蝕而成的溝壑割裂開來,車輛難以通行,因此它就成為遠離城市災禍的自然環境,便於人們過一種自食其力的平均主義生活。在延安10 年期間,毛給中共領導人樹立了風氣。在這離蘇維埃外蒙古邊界不遠的西北地區,第二次統一戰線的新篇章展開了,這一次是為了抵抗日本。
由於全面抗日運動將有助於達到雙重目標,那就是使日本不致進攻俄國,使南京不致進攻中共,所以難怪中共和共產國際在1935 年8 月初要呼籲在新的統一戰線內進行全國抗日了。這時中共提出要和它的大敵蔣介石合作;但蔣對這項建議置之不理,直到1936 年12 月,那些迫切要求攻打日本侵略者而不願打本國反叛者的東北軍,以驚人的方式在西安把他綁架之後才有所改變。周恩來奉俄國之命出面調停,使蔣委員長獲釋,當時蔣成為全國抗戰運動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達到了他一生事業的頂點。
1937 年日本侵略中國,也同其後國民黨政府力求鎮壓共產黨叛亂一樣,在戰略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運輸問題。在這兩方面,現代化軍隊的較高攻擊力量只有透過交通網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日軍在華的頭一年半是鐵路線上的戰役。日本人先透過平沈線運進部隊,然後從天津南下,並從北平沿鐵路幹線分別向南向西挺進。他們竄犯了山東和山西二省。他們從上海沿鐵路推進到南京,並溯長江進犯武漢。
日本的戰爭機器攻城略地,虐殺擄掠,焚燬村莊,轟炸自由中國。這些行徑激起青年學生和農民大眾進行抗日救國運動,其範圍遠遠超出了軍事方面。幾百萬人流離失所,約有1400萬人應徵人伍,家庭被拆散,既得利益被摧毀——大片大片土地上的社會秩序被徹底破壞了。青年學生和農民大眾蒙受了劇烈的社會變動,因而對於接受革命的行動綱領有了思想準備。
1937 年7 月7 日北平附近戰事的爆發,導致國共雙方第二次適合形勢需要的合作,這是一次在愛國熱情氣氛中開始的不穩定的武裝休戰,但不久就惡化了。當時共產黨人滿足南京方面的要求,答應擁護孫的三民主義,不再以武力推翻國民黨,放棄用蘇維埃的運動方式鬥爭地主,使它的地方政權民主化,並把他們的部隊置於國民黨統一指揮之下。這些當然都是戰術上的權宜之計,藉以在舉國抗戰的嶄新形勢下乘機擴張中共的勢力。
這一擴張過程首先是軍事方面的。1937 年,紅軍名義上歸中央政府領導,改稱八路軍。它的部隊推進到四周環山的山西省,並由該處挺進到華北平原。抗戰第二年,共產黨人將其原留長江下游地區的餘部組成新四軍,並將他們的組織擴充套件到沿海省份山東。他們所組織的作戰根據地,集中在省與省之間較難進入的邊界地區,首先是在1938 年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該區後來約有2000萬人口。到了1941 年,原先捻軍於1853 一1868 年在那裡造反的晉冀魯豫邊界地區被合併為另一個這樣的邊區,人口可能有3000萬。到戰爭結束時,據說已有19 個根據地,大都稱為解放區,總人口有7000萬至9000萬,受大約200萬民兵以及號稱有91 萬的共產黨正規軍的保護。
國民黨政府從未在華北大部分地區的地方上佔支配地位,因此無力阻止這種擴張。它的現代化部隊忙於阻擋日本在湖南稻米之鄉這類地區的主要軍事行動,其所受訓練是進行陣地戰而不是游擊戰。蔣介石的軍隊還受到中國軍事傳統的限制,嚴重脫離人民。
綜觀中國歷史,凡是武裝起來的民眾總要危及原有的秩序,而士兵則總是受人鄙視,始終愚昧無知,由長官濫施調遣,當作僱傭軍被收買或出售。軍隊一向蹂廂農村,殘害人民。受政治理論灌輸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