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者,發現中國腐敗,確實陷於貧困、骯髒、疾病、貪汙、盜竊、混亂,並且它自己顯然不想設法改變這種狀況。有志改革的美國人總是願意提出種種建議的,但看到中國問題成堆,不免英雄氣短,同時又對中國人的無動於衰而感到氣憤。在美國,關於中國人嗜毒、縹妓、纏足、娶小老婆以及各種各樣一言難盡的罪惡情景的描述,使心理不健康的人為之興奮不已,而異教徒的偶像祟拜和墮落行徑又使虔誠之士震驚失色。被帶去幫助開發加利福尼亞州的移民華工,到1880 年佔該州人口的1 / l2 ,而在19 世紀70 年代和80年代加州及其他西部各州的反華暴亂中,有好幾十名華工被殺。但是,1882 年及其後若干年的排華法也受到東海岸情緒的支援。這些法案表明了美國人的許多恐懼:中國人在文化上和種族上是不能被同化的,他們較低的生活水平直接威脅著公共衛生,他們的出現會助長奴隸制的蔓延,另外新的工會又害怕他們在經濟上的競爭。排華法案使種族主義成為我們的國策。大城市的唐人街變成了全是男子的化外集居區。僅有的那種被允許進人美國的中國上層階級來訪者,常常受到侮辱和刁難。
在中國,那些響應號召成為傳教士的美國農家子弟在受到中國上層知識界的敵視和一般民眾的淡漠對待後,發現他們基督徒的忍耐精神受到嚴峻的考驗。明恩溥牧師在其所著《中國人特色》( 1890年)一書中表達了傳教士寬厚的但有時帶點苦悶的沮喪情緒,因為他們發現中國農民的耳朵裡聽不進進步的思想和福音。明恩溥牧師對中國人心理的分析在美國和日本都受人欽佩。他那些披上社會科學外衣的徒子徒孫可以在盧西恩? 派伊所著《中國政治生活的精神:從心理文化方面研究政治發展中的權威危機》 一書中找到。同時,這種失望情緒也集中體現在通商口岸商人們的“上海心理”上,那些商人對中國人品格的鄙視在20 世紀20 年代甘露德所著《中國有什麼毛病》 一書中有概括的論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失望情緒具體表現為美國軍人厭惡中國人又窮又髒,並因戰時生活的苦悶和滿腹怨氣,使這種失望情緒更有所滋長。1950 年中共製造了細菌戰的指控,還有他們在朝鮮給予美國俘虜的那種待遇,似乎都可以作為例子,用來說明現代極權主義在一個落後國家會幹出怎麼樣壞透的事情。我們早先曾對那個有著健壯農民和可愛學生的國家懷有一種以恩人自居的熱情,但冷戰使這種情緒逐漸消失了。
探討美國方式的學者只是剛開始研究我們對中國的恨愛互有的矛盾的印象。這些印象形形色色,叫人分辨不清,但有一件事實顯得很突出:在1949 年以前的中美關係中,中國總居於弱者的一方,處境困難,銬受我們的關注和慈善性的贈與。美國總是處在優越者的一方,沒有處在那樣的困境,能夠給予幫助。這不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毫無疑問,我們那時喜歡這種關係,正因為它是不平等的。
1972 年尼克松總統引人注目的訪華之行,開闢了另一個高度熱情的時期,其後逐漸減弱,變成混雜的感情。現在我們面臨著雙重的問題:承認中國與我國的不易減少的差別,然而又要把中國當作一個成熟而獨立的平等國家看待。
門戶開放政策的演化過程
海約翰在1899年的環境下提出了門戶開放照會其所含的意義是與後來同這些照會聯絡在一起的對華仁慈傳統截然不同的。這些照會正是在我們實行領土擴張之際提出來的,當時我們吞併了夏威夷,透過1898 年同西班牙締結的和約取得了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關於1899年的和約取得了薩摩亞群島的一部分。當時德國在中國的山東省獲得了立足點,俄國在南滿取得了基地,而我們在太平洋弄到手的,不僅是一個而是幾個海軍基地,外加一組群島。
“依靠各貿易國家的集體勢力”以保持中國對貿易的門戶開放思想,最初是英國人提出來的。國務卿海約翰借用了這種思想。當他於1899 年8 月要柔克義起草照會時,後者徵求了中國海關稅務司英人賀壁理的意見。賀壁理曾是赫德最親近的同僚和助手之一,而當時赫德則是主張各國在華貿易應平等課稅、商業機會均等的主要人物。他作為北京總稅務公司所採取的政策與英國外交部的政策不同。
海約翰1899年9 月的門戶開放照會採納了赫德的觀點,沒有提到要保證中國的領土完整,也沒有限制帝國主義勢力範圍的擴充套件。照會主要是關心保持中國的關稅收人。照會首先提出(l )每個國家不應干涉其他列強在其勢力範圍內的既得利益,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