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偏重估計和太受平素教養的束縛了。
中國的變化離我們這樣遠和這樣難以觀察,因此我們想了解它的時候首先必須以某些設想為依據。第一,千百年來中國曆代政府由於力求在一個廣闊而多樣化的次大陸上維持一個統一的國家和統一的文化,成了善於實行中央控制和大規模官僚統治的政府;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從北京進行統一治理的這個偉大傳統。正像過去那些熟諳孔孟之道,以地方主動精神代表皇帝管理地方計程車大夫官員一樣,遠處的黨員也能大致按照他們所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訓練水平,為中共有效地進行工作。
第二,1949 年後出現的中央政權的組成部分是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它不僅有中共掌權前28 年的經驗,也有全中國人民的經驗。長期的軍閥統治和國民革命,接著是八年日本侵略和四年內戰,使全國人民渴望有中央權威、堅強的領導、和平與秩序。新秩序的形式和方法也已經積累起來了:兩黨都運用的列寧式的一黨專政制;從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和19 世紀90 年代維新運動時期即已開創的青年學生組織;改善農村物質條件的種種技術措施——娠濟災荒、公共衛生措施、撲滅蒼蠅、挖井、植樹、改良作物,建設農村的整套規劃,都可追溯到19 世紀基督教會開始做的一些工作和大眾教育運動時代。同時,激勵人們運用這些新方法的,是高於一切的獻身國家的精神,其中包括例如梁啟超所擁護的公民理想、孫逸仙所提倡的為“人民”謀福利,以及一度由蔣介石體現出來的國家統一。
在流入中國革命大熔爐的一些浪潮中,大部分外界觀察者所重視的是馬列主義和蘇聯對意識形態、組織和政策的影響,這一點需要我們經常加以注意。但在這些公開的現象背後,同樣重要的是深深紮根於普通人民中間的中國民間傳統,這是大部分未經探索過的非儒家的生活方式。這一往往由於未受教育的民眾因襲下來的民間傳說和風俗,比舊中國統治階級的傳統還要豐富多彩。它像對毛澤東的狂熱崇拜一樣,是革命發展的基礎。
這樣一些看法可以提醒我們,北京新政權不像我們設想的那樣鐵板一塊,也不像它自稱那樣是純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產物。它的成就並不是創造了新秩序的所有部分,而是以只有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才能做到的空前集中的指導方式,把各個部分綜合起來,無論如何,其所得的結果是中國人以前完全沒有體驗到的。下面我們首先來考察一下中共用以管理國家和人民的種種想法和途徑,然後再來看看它是怎樣來改造國家和人民的。這兩個過程雖是齊頭並進的,但改造首先有賴於管理。
政治體制
軍事接管過程歷時一年半,從1948 年11 月1 日瀋陽被攻克和1949 年1 月平津陷落起,到1950 年5 月整個大陸被佔領為止。在這過程中的1949 年10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了。接管工作讓大多數地方行政人員保持原職。在外表上,共產黨幹部給予這一過程以節日氣氛,街上扭秧歌,宣告和平與解放。部隊一般都嚴守紀律。這是一段充滿希望的蜜月時期,人們致力於在軍事上掃蕩殘敵,經濟上恢復活力和政治上加強組織。
聯合政府。這一時期的政策是毛在1949 年1 月制訂並在3 月由中共中央委員會透過的,它的綱領是剔除國民黨,代之以聯合政府,重整中國的軍隊,改革外交關係和經濟制度。為了動員廣泛的支援基礎,聯合政府規定由新政治協商會議著手組織,這個會議的名稱使人回想起馬歇爾將軍調處時期舉行的那次由多黨參加的會議,但成員卻不同了。
這一路線是毛在1949 年7 月1 日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所制定的。他仿效列寧“工農民主專政”的說法,提出了與列寧主義頗為不同的觀點,認為新政府應當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聯合政府,同時又是對各反動階級即“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的手段。這樣,“人民民主專政”是要以統一戰線的形式為現政權爭取儘可能廣泛的支援,同時在中國境內消滅它的敵人。按照起義,“人民”由四個階級組成: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農民至少暫時可以保持土地私有權,資產階級可以保持一部分私營工業。這就實現了原來關於新民主主義的想法。
由於任何個人都可能被大筆一揮划進反動派或人民敵人的範疇,這個政綱是非常靈活的,可以用來把人口中持不同政見的分子篩除出去。階級歸屬權是掌握在共產黨手裡的,它可以宣佈一個改造好了的“反動派”是“人民”的一分子。毛澤東起初沒有把這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