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國的一塊“從野蠻走向文明開化”的殖民地。為了拯救“墜入黑暗深淵的芸芸眾生”而傳教佈道,強烈地激勵著美國在英國撬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向中國捐贈和派遣傳教士。國會受到敦促,要它支援出口菸草以代替輸出鴉片,這個龐大的計劃助長了這樣一個神話:在中國有一個經商和傳教的巨大的潛在市場,追求世俗利益的美國商人和追求精神利益的美國傳教士將分享這個市場。
商業和基督教對中國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在這個國家,敗於英國所蒙受的恥辱已經損害了滿清的威嚴。來華經商的西方人日益增多,再加上傳教士,加劇了由於饑荒和滿清官吏貪汙腐化而引起的內亂。造反終於爆發了,在廣州,名義上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國起義者造反了,他們向北進軍,控制了長江流域數省。在十多年中,他們抗擊清朝軍隊。這場戰爭奪走了兩千五百萬農民的性命,這是人類自相殘殺的巨大災難之一。
英國人照著他們在印度的章程辦事,最初鼓勵削弱清朝中央統治者的權威。當滿清在一八五四年企圖再次取締鴉片貿易的時候,發誓要教訓一下“無禮的野蠻人”的帕默斯頓勳爵首相,先發制人地又派來了炮艦。英法聯軍佔領了廣州和天津;兩年以後,中國人被迫簽訂了新的條約,俄國人和美國也是簽約者。這個條約首次確立了列強在另外九個開放貿易港口享受平等商業機會的原則,允許基督教傳教團在中國傳教,並且允許列強在北京開設公使館。第二年,當清朝皇帝變了卦,企圖阻止外交官進入北京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派遣軍隊佔領了那座城市,焚燒了清庭的夏宮。滿清統治瀕臨崩潰的邊緣。英國政府意識到這樣的結果將會破壞貿易,而且它也無意象統治印度那樣地去統治中國,因此在一八六○年接受了清朝皇帝提出的鴉片貿易合法化和其他讓步的媾和條件。查爾斯·戈登將軍被派去協助恢復秩序。他接過了“常勝軍”的指揮權,這支軍隊是由弗雷德裡克·沃德建立起來的,沃德是個有運氣的美國人。他接受僱傭,指揮鎮壓造反的太平軍,在戈登的協助下,他終於在一八六四年打敗了太平軍。
鴉片戰爭為英國贏得了香港殖民地和富饒的長江流域貿易的控制權。隨著英國的汽船開始在太平洋上取代揚基式快速帆船,英國在中國的壟斷貿易地位使美國那些對中國感興趣的貿易機構越來越感到不安。一個傳教士出身的外交官要求美國吞併福摩薩,以便抵銷英國從香港對大陸的商業剝削中所獲得的利益。米勒德·菲爾莫爾總統的輝格黨政府正忙於處理有可能使聯邦發生分裂的奴隸制問題,因而希望避免捲入遠東的糾紛。不過,它終於屈服於對中美貿易日益下降感到擔心的銀行界和商業界的壓力。政府派遣一個遠征隊前往日本,同一直避免與西方接觸的這個國家建立關係。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紀首先試圖開啟日本的門戶,但他們的努力在一六四一年遭到了失敗,那一年,德川家族上臺,認定外國的影響對他們的統治是有害的。他們的世襲首領——幕府時代的將軍——禁止使用火器,禁止同西方進行接觸,只允許一艘荷蘭商般每年到日本最南端的長崎港訪問一次。武士階級行使威嚴的封建權力,這個權力奉獻給了以捧為半神卻無實權的天皇的名義來進行統治的幕府將軍。在兩個世紀中,勤勞的耕作和捕魚使日本得以在自我孤立的處境中維持他們中世紀的社會經濟制度。西方人對中國造成不良影響的訊息,以及俄國不時地試圖以武力奪取千島群島,加劇了日本的排外情緒。日本拒絕沙皇在日本開設大使館之後,這種排外情緒更加強烈了。英國人也認為“斯拉夫的威脅”是對他們在東方的地位的最嚴重的威脅,因而試圖同日本簽訂條約,但沒有成功。美國在派出海軍營救在海上遇難但被幕府將軍管制起來的捕鯨者之後,也未能同日本簽訂條約。
友好調停
一八五二年,馬修·佩裡海軍准將——一八一二年戰爭英雄佩裡的弟弟——由於性格剛毅而被挑選派去指揮美國海軍的東印度艦隊。他肩負了同日本建立關係的棘手任務。一八五三年七月六日早晨,站在江戶灣海濱的日本人,看到四艘黑呼呼的戰艦進入視線,不由得大吃一驚。不一會兒,驚訝變成了恐懼,他們看見滾滾黑煙從兩艘明輪船的煙囪裡冒了出來,每一艘後面跟著一個小炮艦,炮筒已伸出來準備射擊。十三聲禮炮,宣告佩裡准將來到了這個“弱小的半野蠻國家”,他在江戶的視野之內,目空一切地拋了錨。江戶是一個正在向外延伸的城市,座落在後來被稱為東京灣的頂端。菲爾莫爾總統指示佩裡要獲得”友誼、商業、煤炭供應和我們的遇準船員應該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