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街街道兩側綠樹成蔭,樹下還有不少的小吃攤位,攤位上擺上各色美食,在此間行走,真是流連忘返,口福肯定不在話下了。街道兩旁的建築風格大多有明清時代的氣息,偶爾也會有仿製漢唐的建築樓宇,最顯眼的還是那些穆斯林風格的清真院落。
漢武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通行,長安作為其起點,商旅往返,可能就迎來了的先祖---從阿拉伯,波斯,伊朗等地貿易經商過來的商旅。在街隨處可見伊斯蘭風格濃郁的建築和清真寺。
葫蘆介紹說回坊包括了北院門、大學習巷、西羊市、東羊市、大皮院、北廣濟街和橋梓口大片區域。我們走著走著,在路邊攤上買了點烤肉串,蜜餞等小吃,一邊逛一邊開胃。
不過逛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鋪面,這一區域太過繁華,商鋪林立,生意興旺火熱,哪裡還有躋身進來的空間。想在此地開食坊,主意不錯,可惜沒有空鋪子了,我們還得另外找地方。
建國吃著肉串說道:“葫蘆,也不讓叔叔阿姨早點來這佔位子,現在空地都沒了。哎,要是能在這地段開家清真館,估計生意會火,那我們不就發達了?”
葫蘆愣了一下開口說道:“我也不就這幾個月想開餐館嗎?誰想到這地區這麼繁華,擺地攤的位置都沒有了,哎呀,真是可惜了,這麼好的飲食文化街!”
遺憾歸遺憾,咱這生意還得做,這裡不行,那再找其他的地方,偌大的長安城就不信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開餐館。我們四人悻悻離開了街,得到別處地段瞧瞧,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開鋪子。首當其衝就是書院門。
我們輾轉幾條街道終於來到書院門。書院門應該從碑林街算起,到關中書院門口這一段街道。
要知道書院門也是歷史淵源悠長的,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在這地段墨寶,文房四寶應有盡有,不少人喜歡來這淘些文字墨畫,此地素有書本網第一府的稱號。
我不懂字畫,對於之中各家流派也知之甚少,欣賞的地方就稀缺了。筆墨我知道,可我不會用,半個文盲能把自己的名字寫整齊了也就差不多了。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關中書院的牌坊下。牌坊正中金黃匾額書有“關中書院”四字,在左右旁坊各書字“崇文”和“尚德”。街道兩旁都是矮木樓,兩三層格局,大多都是漆木紅柱,房簷碉樓飛宇有秦汗時期的風格。
這裡的鋪面大多時字畫墨寶之類的,露天的瓦頂木樓小攤整齊的擺在街道兩側,擺著許多當地的裝飾品。這一帶書香文化濃郁,色彩琳琅滿目,想在此處收藏珍品怕不無可能,收藏夾適合來這地方轉轉,但對於開餐館恐怕有些不合適,倒顯得和書院門的氣氛格格不入了,文人墨客最忌諱書香之地參和著酒肉皮囊。
合計著轉了半天還是沒找到合適地方立鋪開張,這倒愁了葫蘆,他一臉的氣餒,一氣就胡亂買東西吃了。我和建國跟著他,手裡已經幾包吃的東西了。不過這味道真不懶,肚子再飽,嘴可就閒不下來了。
轉了一上午,鋪面還是沒定下來。此時雙腳發麻,真想找個地方坐下來歇歇腳。我說要不找點古董市場看看,興許能有點收穫,做生意嘛,慢慢來,急也沒用,得多加考量。今天沒找著鋪子,明天接著逛嘛。
葫蘆搖頭晃腦,擺手說道:“算了算了,我葫蘆累的不行了,今天不找了,明天趕早。兩兄弟,咱找消遣去,我帶你們遊山玩水去,怎麼樣?”
建國說反正也沒什麼事,到處走走看看,長點見識也好。葫蘆和梁彩兒高興地點頭同意。書院門一帶雖然也有部分古董,但大多都是珍藏自賞的,算不上是大量的古董交易市場,最有名的還得數八仙庵和朱雀路上的古玩城。
葫蘆帶領我們轉到八仙庵附近的古董街道上,琳琅滿目,滿滿當當的擺滿整條街。瓷器、玉器、字畫、像章、書籍、古幣等等應有盡有。甚至有的門市還有古陶、青銅器、唐三彩等貴重的物品出售。我雖然對古董知之甚少,但還是大致能分辨得出來,這些擺滿整條街的“古董”絕大多數都是贗品,有的製造的年份還不到幾年的時間,再說了,真有真跡絕對不會明目張膽的擺出來,局子誰都怕蹲的。要真想買到珍品,只能在老店裡稍加詢問,或許還能有些收穫。
葫蘆此時手裡拿著一件看上去有些年頭的瓷器和店主低語商量著什麼。我看葫蘆很想把這件玉器買下來。店主說這件是剛出土的宋代瓷,可能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
(本書成績欠佳,望看到本書,喜歡本書的朋友多多支援,有票子的也給幾章,不盛感激,能留下您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