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不戰而逃給他新的職位帶來危機外,尚有諸多難言之隱。
蔣介石命令李宗仁在徐州至少要守上3個月。李宗仁深知,國軍新敗,士氣低落,且無天險可憑,蔣介石此時啟用他,除了危難之際無合適人選可用,他要依靠李宗仁指揮的第5戰區部隊把日本人拖在中原,以便蔣的中央軍好抽出來整補部隊,擴充編制。更重要的是其實還包含其險惡用心。蔣介石真是太精明瞭,即使被日本人窮追猛打到這一步,也沒放過李宗仁這個與他爭鬥了十來年的地方實力人物。
利用一切機會不擇手段地削弱自己對手的實力是老蔣的一貫作法。自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被蔣介石消耗掉後,李宗仁的桂系便成了蔣介石一統中國的最大障礙,打打和和十來年沒有解決。直到李宗仁赴京抗日前,廣西實際上還是遊離於南京之外的半獨立王國。更令蔣介石頭疼的是,李宗仁在廣西鬧自治,引得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也頗不安分,對南京中央總是陽奉陰違,這曾讓蔣介石傷透了腦筋。如今讓李宗仁統帥第5戰區,一旦創造了奇蹟,蔣介石臉上有光,武漢擴編、整補部隊也有了著落,就是創造不了奇蹟,川、桂軍受到削弱,李宗仁的聲譽受到打擊,這也是蔣介石求之不得的。
因此,他既要李宗仁在危難之際挑起重擔,但不給配備精銳之師,撥給第5戰區的都是一些裝備極差的雜牌軍。蔣介石要與日本人在戰場上見,只有繼續把川軍、東北軍舊部、西北軍和山東軍這些雜牌部隊投入中原戰場,是死馬當做活馬醫。委員長此時“器重”他,把他放在日本人的槍口上,可給他的究竟都是些什麼部隊呢?讓我們具體看一看:
第31軍,軍長韋雲淞,下轄3個師,駐防蘇北海州。這是李宗仁可以指揮自如的桂系部隊,班以上各級幹部多系北伐前後的舊班底,頗有作戰經驗,不過士兵多系新入伍的農民,受訓時間短,也無作戰經驗。
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下轄3個軍(12軍,軍長孫桐萱;55軍,軍長曹福林;56軍,軍長谷良民),駐山東境內。該部訓練、裝備均較好,只是能否服從命令,拼死作戰,卻大成問題。
第57軍,軍長繆瀓流,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軍原系東北軍,戰鬥力一般。
第89軍,軍長韓德勤,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部由江蘇省保安隊改編而成,戰鬥力較差。
第51軍,軍長於學忠,下轄2個師,駐青島,後調津浦南段。該軍原系東北軍。
第3軍團,軍團長龐炳勳,下轄1個軍(40軍,龐兼軍長),駐碭山。該部原系西北軍,裝備較差。全軍名為軍團,實則只有5個步兵團的實力。
蔣後來又將22集團軍(川軍總司令鄧錫侯),像處理蹩腳貨一般塞到了第5戰區。
以上各部的共同特點是均系非嫡系部隊,裝備、編制都不足。其將領們激於民族義憤,欲同日軍一拼,卻又擔心作戰損失得不到補充,因之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猶豫彷徨。
雜牌軍悲慘局面以及導致的消極後果,李宗仁在其後來的回憶錄中有深入的分析:
第一件令人不服的事,便是硬把全國軍隊分成“中央系”和所謂“雜牌”。在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中央軍得到無限制的補充,雜牌軍則被剋扣。如川軍開到徐州,我竭力請求補充,中央破例補充了每軍步槍250支。這真是“杯水車薪”,何濟於事?因而在大敵當前之時,並肩作戰的友軍,有的食豐履厚,武器精良,氣焰凌人,有的卻面有飢色,器械窳劣。要他們同樣出死力而無怨尤,又豈可得呢?
由這種歧視所產生的惡果,則更是歷數不荊。就以“中央軍”而言,上上下下都是具有“通天”本領的“天子門生”。大家惟領袖之命是從,將帥不和,上下傾軋,作戰能力自然無法提高。但是犯起法來,大家都是黃埔同學,又官官相衛,矇蔽最高當局。茲舉一例項:民國30年,5戰區第10補充兵訓練處第2團團長何中明(黃埔四期畢業),其團部駐老河口南30裡的仙人渡,曾將病兵30餘人衣服剝光活埋致死。何的同事見此事太殘酷,乃據情報告長官部。我便派軍法官及有關人員前往查辦,並掘墳檢視,情形確實,慘不忍睹。因將何中明釦留,交軍法處審訊屬實,判處死刑。本擬就地槍決,以申國法。不意中央當局聞訊,電令押解重慶軍法總監部,旋即釋放。因軍法總監部內高階人員多系黃埔畢業生,狼狽為奸,儘管何中明罪無可赦,也可逍遙法外。
可是蔣先生卻最喜歡人家恭維黃埔畢業生是如何如何地好,雜牌部隊是如何如何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