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這部由邊軍組成的人馬,都是些善戰的軍士,騎shè上的能力都是非常不錯的,大片逃跑的突厥人被shè落馬下,受傷或者身死。
可以用狂喜來形容的程務ting,用他那因連日征戰而顯得異常粗獷的聲音大吼道:“弟兄們,都給我狠命地殺,突厥人若不投降,就殺光他們”
隨著程務ting身邊的那些親衛將他的命令傳達開來,追擊的唐軍士兵喊殺著,並在喊殺聲音的間隙用突厥話和漢話令突厥人下馬投降,將士們的喊殺聲,還有數萬匹戰馬奔跑鳴嘶的聲音,像一曲戰爭jiāo響樂一樣,在yin山腳下響起來。
士兵大振的唐軍將士,用這些異常響亮的喊殺聲和喝令突厥人投降的喊聲來表達他們的喜悅,而這些聲音對於突厥人來說,恰是催命符一樣,讓他們驚恐不安,再加上自己的可汗都已經逃跑了,那些被唐軍追著打的突厥潰兵,無不恨自己的爹孃給自己少生了幾條tui,身下的馬兒速度太慢,拼命地chou打著戰馬,追著阿史那伏念逃跑的方向而去。
兵敗如山倒,用這句話來形容眼前的突厥人實不為過,許多來不及逃跑,被唐軍追上的突厥人都滾落馬下,在一邊投降了。
遇到唐軍,不敵時候下馬投降,這是突厥人時常採用的招數,這也可以說自大唐貞觀四年李靖率領大軍徹底擊敗突厥人以來,突厥人落敗時候都會採取的方式,投降了唐軍自不會殺他們,還會讓他們依然呆在這片土地上,不會丟xing命,若是戰敗了還一力抵抗,那只有落個被殺的命運。
只不過突厥頭領阿史那伏念還是率領身邊的那萬餘人馬在前方拼命的奔跑。
阿史那伏念怎麼也沒想到,原本想趁唐軍行進時候,集優勢兵力先攻擊一把唐軍,讓唐軍遭受重創,這樣可以鼓舞士氣,同時也可以bi迫唐軍不敢入yin山附近作戰,沒想到卻落個這樣的下場。
阿史那伏念這樣做也有另外一個原因,若因形勢所迫,不得不得唐軍談判,商議歸附問題,取得了幾場戰事勝利後,說話的口氣也硬起來,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有了,對於突厥部落來說關係到部落生存根本的人口、牲畜還有放牧地都可以爭取到最好的結果。
但如今這樣的情況,卻有一種偷ji不著蝕把米的感覺,而且這把米也蝕的太大了,差不多把他引以為本的人馬都要丟光了,阿史那伏念在轉頭看著身後那些跟隨自己逃跑的只有萬餘人馬的族中士兵時,不禁悲從心來。
一名手下在快速奔跑中來到阿史那伏念身邊,大聲地喊道:“可汗,唐軍這次故意將弱勢兵力暴lu給我們,他們在附近埋下伏兵,趁我們與正面的唐軍jiāo戰時候,衝殺過來,就是想一舉擊敗我們唐軍太狡猾了!”
阿史那伏念長嘆一聲,他心中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自己派出的斥候所探到的訊息,很可能是唐軍故意放出來的,目的就是引他上鉤,唐軍集結了數量不少的弓箭手,還在附近設下伏兵,在他命令部下攻擊正面唐軍的時候,伏兵衝出來,對他們進行掩殺,阿史那伏念也在自責,為何在攻擊時候,不派出人員搜尋附近一帶,嚴防唐軍伏兵的出現,也在責怪自己在攻擊時候,沒有佈置一兩部人馬,防止從左右側衝過來的唐軍伏兵。
只不過都是事後諸葛了,當時唐軍正面抵擋和攻擊的力量太強大了,阿史那伏念把幾乎所有力量都投入進去,都沒能攻破唐軍的阻止,如何還敢再分兵去防備兩側可能出現的唐軍伏兵呢。
“可汗,我們往哪裡跑!”另一名手下也跑到阿史那伏念邊上,大聲地問道。
跑總要有一個目的地的,這幾萬人馬大luàn之際,若不選定一個逃跑的方位,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跑,後面的唐軍一直追來,是沒有辦法擺脫唐軍的追擊的。
“我們往牙帳方向撤,爭取在進白道時候,利用白道的險要地形,將唐軍阻擋在外,再作打算!”阿史那伏念咬著牙道,同時繼續揮鞭驅馬快跑。
“可汗,我們這樣跑,唐軍在後面追擊,跑不掉的!”另一位手下追在阿史那伏念身邊,繼續大喊道,“可汗,屬下率部阻擊唐軍的追擊,在後面斷後,您率本部的人馬撤回牙帳,再圖打算吧!”
“好!寧伏!”阿史那伏唸對這位同樣是族中的親屬阿史那寧伏道,“你率前軍阻擊唐軍的追擊,本汗在白道內等你!”
“是,可汗!”阿史那寧伏聽令後,已經率領自己身邊的那幾百名手下,從佇列中跑出來,轉向往著追擊的唐軍方向迎上去,同時喝令那些拼命逃跑的突厥士兵迴轉身,阻擊唐軍的追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