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這次啊,很可能是為師的最後一次領軍出征,許多事在征戰時候我會與你細說的,大軍出發時候,你和為師一定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一道行進,我們可以好好說說的!”裴行儉也站起身,拍拍劉逸的肩膀,“你先去吧!”
劉逸走出裴行儉的住處,卻看到了武三思在外屋候著,劉逸稍稍的有些驚訝,但也沒表示什麼,在和武三思客套了幾句後,即作禮離去。
這次朝議後的第三天,朝廷釋出了幾份詔命及吏部的任職令,宣佈了朝中的一些人事變動,在先前時候辭去主要職務,如今留守長安的劉仁軌重新啟用,以其領尚書左僕shè、太子少傅,同中書mén下三品如故;以右衛將軍武三思為檢校右衛大將軍,右領軍中郎將程務ting為檢校左羽林將軍
讓劉逸有些意外的是,一些與他有些關係的人官職都有所變動,叔父劉延景,由將作少匠轉任工部shi郎職,到寧州任職的狄仁傑復召回京被任命為工部郎中,上次隨大軍出征安北,回京後被委以閒職的駱賓王任大理寺丞。
隨後劉逸在得到另一份吏部和兵部的行文在上一場戰事中被免職的李景嘉和huā大智重新被任職,以李景嘉為左衛郎將,huā大智為右衛郎將。
這些人員的職務變動,還是ting讓劉逸意外的,叔父的晉職倒可以說在情理之中,但其他那幾人職務的變動,可是劉逸沒有想到過的。原本他是想到武則天前面替這幾人求一下情,特別是李景嘉和huā大智這兩位有求於他,而他又覺得這倆又是忠勇之將的人,當然狄仁傑和駱賓王這兩個耿直的人,也應該幫他們一下,但劉逸在聽了上官婉兒一番話後,還是將此心思壓下,準備在過一些時候,挑準機會再和武則天說,劉逸自覺這事和武則天說最有效果。
劉逸也想在出徵的詔命釋出後,請示武則天將李景嘉、huā大智這兩將委為自己的部下,隨自己出徵,但他還沒去說的時候,朝廷新的任命就下來了,這樣的任命甚至比劉逸想象的都要好,這事一定有其他的人在使手段。
若沒有其他人的舉薦,像李景嘉、huā大智這樣被除了所有官職的人,基本不大可能被複用,還有狄仁傑、駱賓王這兩人曾經被武則天變相處罰的人,若沒有朝中ting有影響力的人舉薦,很少有可能在年許的時光就重新召回京,委以不低的職務,劉逸很想知道是何人在做這事的。
這事應該去問問上官婉兒,這個一直呆在武則天身邊的人兒,應該會有一些數的。
只是這些日子上官婉兒很忙,劉逸在宮內都很少有機會見到她,更不要說找她問事,劉逸只得把這種心思壓在心裡,想著回長安後應該有機會的,劉逸猜著朝廷很快就要釋出出征平叛的詔命了。
果然沒出乎劉逸的意料,在兩天後,朝廷就釋出了出征詔命,詔命中以禮部尚書、右衛大將軍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督率諸軍,指揮這次平定突厥人叛luàn的戰事,以右武衛將軍曹懷舜、幽州都督李文暕為副大總管,以檢校左千牛衛將軍劉逸為前軍總管,右衛將軍李知十為呼延道行軍總管,左衛將軍劉敬同為雲中道行軍總管,右衛將軍何迦密為通漠道行軍總管,檢校右衛大將軍武三思為定襄道行軍總管,檢校左羽林衛將軍程務ting為瀚海道行軍總管,將兵十萬,在年後出征,平滅突厥人叛luàn。
朝廷出征平叛的詔命同時傳送到安西都護府境內,還有單于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及青海一帶,這份詔命除委以這些將領領軍出征平叛外,還在詔命的開頭歷數了突厥人忘恩負義,置我大唐的大度、包容、恩惠、懷柔於不顧,三番數次叛我大唐,我大唐忍無可忍,只得派大軍進剿,維護那一帶的安寧,詔令中令其他那些部落必須協助我大軍平叛,不得與叛luàn的部落沆瀣一氣,若是與叛luàn的部落有勾結的,這次也一併打擊,打擊力度會是空前,毫不留情的。
出征詔命下達後,皇帝李治也決定,御駕回長安。
年初時候,皇帝的御駕到洛陽來,因為凱旋大軍的班師,為了迎接凱旋的將士們,皇帝的御駕返回了長安;在將冬天時候,御駕再次幸洛陽,但又因為這樣突發的情況,突厥人再次叛luàn,為了佈置出征的事務,御駕再次返回長安,這樣來回折騰,還是讓不少的朝臣們有怨氣,一些人如薛元超等人就直接到皇帝面前指責在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間這樣來回奔bo,對皇帝的身體非常不利,建議皇帝少些這樣不必要的折騰,但這樣的建議卻被武則天駁斥,也就沒有其他朝臣敢再進諫進言。
在出徵詔命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