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一腳踢開唐妃,毫不憐香惜玉,大聲呵斥:“你是何人,也配替弘農王與太后性命!”
接著怒目瞪向弘農王與太后,道:“飲還是不飲!”
此時,何太后大罵何進,罵何進無謀,引豺狼董卓進京,方有今日之禍,又將董卓好一個大罵。
弘農王聽後,默默無語,知道今日之劫斷是躲不過去,留下平生最後的一次淚水,高聲唱道: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聽後,也是梨花帶雨,小聲跟唱:
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兩人唱完,抱頭痛哭。情景甚悲,好不淒涼。
徐朗見之,雙眼亦是不由泛紅,淚珠隱隱在眼中打轉。然而,一切,卻都是不可改變了。
李儒顯然沒有那麼好的耐性,終於準備自己動手,回頭示意二十甲兵,紛紛抓住三人,竟硬生生的將毒酒灌入三人的口中!
終於,弘農王三人在掙扎了一番之後,便均是命喪黃泉,香消玉損。
可憐少帝,僅僅做了數月的皇帝,便一命嗚呼,成了董卓權利的犧牲品。
次日在朝,便是相報,弘農王眾人不堪良心譴責,便飲了毒酒,皆是死亡。眾人皆是震驚。少數人知是董卓所為,但是均是敢怒而不敢言。
自此大朝,更是董卓一人天下,總領天下朝政。
李儒回去將弒帝之事徐朗表現講與董卓,董卓聽後,閉眼不語,然而心中已是有了計較,知道徐朗雖然仍是跟著自己,但是心中對自己廢帝殺帝之事心存不滿,便也漸漸有意無意疏遠徐朗,一點一點的重用起了呂布。
相比呂布,直性子,更易操控。由此漸漸獲得董卓喜愛。
話說一日,李儒向董卓諫道:“主公,如今貴為相國,但是國中無威望之臣,卻也是不美。若有威望之臣,主公只需垂拱而治,不是更好?”
董卓聽後道:“文優之言甚妙,但何人可應此職?”李儒道:“棄官而去的海內名士——蔡邕,蔡伯喈可以。”董卓聽後,亦是深聞蔡邕大名,便遣人去請。
第三十九章 智見蔡伯喈
11…27
話說董卓對蔡邕拒絕上朝毫無辦法,正欲用強制手段制服這個不知好歹的老匹夫,李儒見狀慌忙制止,忙道:“主公若是如此,誰人還敢為主公效力?則天下便真得無人可用。主公必須禮賢下士方是治國之本。”
董卓思忖片刻,道:“不若讓呂布去找蔡邕,此人性格直爽,該是對蔡邕的脾氣?”李儒聽後搖頭,微笑道:“呂布雖然性格直來直去,但是言語不行,只怕不會對了這個四海飽讀之士的法眼。”
董卓一臉愁容:“那究竟該當如何?”
李儒一笑,道:“此事卻非是徐朗不可,少傑言語玲瓏,心胸正義,或許可對蔡邕脾氣,那日在朝堂之上,徐朗急忙用布帛塞住丁管之口,便可見此人的心胸有仁愛,不忍徒增傷亡。雖然不和我們很是一心,但是心性總是好的。”
董卓聽後,不屑的嗤笑一聲,有仁愛有個屁用,我要是光仁愛的話,現在還在西涼吹西北風。李儒看著董卓,心中也是知道董卓的性格特點,也明知董卓現在已是位極人臣,統攬天下大權,按理該是用仁政治理天下,但是董卓似乎毫無此意,仍是我行我素。作為如此,李儒也是毫無辦法,只能想到用四海賢能之士幫助輔政,為自己的這個岳父換來好的名聲。
徐朗接到了要去蔡邕之府去請蔡邕,董卓語重心長地對徐朗說道:“少傑,想盡辦法,一定要將蔡邕請出山來,”接著面色一變,道:“不行,必要的時候,才取強制手段!”
徐朗領命,心中暗想,蔡邕,不就是那個董卓愛其之才,一月三遷其官的當朝家——蔡邕,蔡伯喈?
話說徐朗領命,便領著劉元來到蔡邕府邸,見到門人,便說是來相見蔡邕,但是門人只是攔阻,道:“我家先生身體有恙,不便見客,望請見諒。”
劉元見門人雖然弱不禁風的樣子,但是面色剛毅,一臉的堅定,雖然看著自己的一個拳頭就能放到的樣子,但是也不好意思用強,便道:“我家將軍久聞先生之名,顧來拜見,就請小哥傳令則個?”
那人卻是遠硬不吃,眼神堅毅,道:“先生不適,說是不可就是不可。”
這話當真是把劉元氣的七竅生煙,剛要用強,便被徐朗攔下,向門人拱手道:“既然先生不適,我們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