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中不肯出仕?”
蔡邕一時無語,道:“這”
徐朗此時環視一週,發現除了蔡文姬和劉元,也沒有外人,便對蔡邕說道:“如今天子善弱,董卓一人把持朝政。若是天下有志之人皆是先生一般想法,那天下還是大漢的天下嗎?”。
蔡邕也以詭辯著稱,但是在徐朗的這一番說辭下,竟然發現自己毫無語言反駁。徐朗接著道:“若是先生入朝,必是一身為了漢室社稷,只有如此,這樣漢室才有復興的希望啊。若是有志之士皆是如先生一般,自己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那天下豈不會是更苦,還請先生考慮,為了不是自己,而是天下蒼生啊。”
蔡邕聽完,立身不語,顯然在做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徐朗此時望向蔡文姬,真心得說道:“先生,而且,董卓為人天下皆知,而且對先生董卓已是再三相請,若是先生一直退卻不出的話,我想董卓絕不會放過先生的,更是不會放過先生的家人。”說到這,蔡邕心中一驚,終於轉頭望向徐朗,又看了看自己可愛的女兒,是啊,徐朗之言甚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大漢延續,我蔡邕就繼續發揮我的餘熱吧。
接著,蔡邕向徐朗點了點頭,終於同意,徐朗也是一笑,這無論對蔡邕,還是徐朗,都是最好的結局,正如徐朗之前所說,在世間,很多事情,我們做不了主的。
但是,我們卻可以想辦法讓事情變的更好。只要問心無愧,也便值了。
徐朗此時哈哈一笑,道:“先生,既然如此,希望先生多為大漢謀真正的福利,且不說此事了,聽聞先生琴藝高超,不知我徐朗有否榮幸一睹先生琴技?”
蔡邕也是灑脫之人,當下不談國事,之前的對話,蔡邕也聽出來了徐朗絕不是奸惡之輩,只是在惡人董卓下為帳而已,心中已是有了幾分喜歡。道:“老夫琴技已是枯朽,不如聽聽小女的琴技。”蔡文姬聽到父親談到了自己,頓時滿面的紅暈,害羞不已。
蔡邕道:“文姬,少傑與吾等投緣,就演奏一曲如何?”
蔡文姬聽到父親吩咐,緩緩起身道:“是。”
接著入了內堂,須臾時刻,拿出一個古色古香的琴來,徐朗定睛一看,只見琴尾燒焦,脫口而道:“焦尾琴!?”
蔡邕和蔡文姬皆是好奇地看著徐朗,終於蔡邕道:“少傑如何知道此琴名字?這個名字只有我與小女知曉,未曾為外人道過。”
徐朗這是哈哈傻笑,我這可怎麼說啊,我總不能說此琴在後世如雷貫耳,與齊桓公的“號鐘琴”、楚莊王的“繞樑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並列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吧?不少字
徐朗思考許久也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只能打個哈哈道:“先生,我也不知如何,見到此琴尾燒焦,一下便脫口而出。”
蔡邕聽後,不由大嘆:“少傑愛琴之人,由此可見啊。”
少傑只能笑而不語。此時,蔡文姬已是端莊坐好,雍容典雅,芊芊玉手輕撫琴身,只見細如蔥削的十指一撥,有如天籟的聲音頓時散發開來。琴音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
輕柔的琴聲,每個人都聽的醉了,徐朗聽著不由飄飄然的感覺,世間竟有如此美妙的天籟之聲。蔡邕也是在閉目傾聽,走入了屬於自己音樂的世界。劉元相比而言就沒有那麼聽得進去,只覺琴聲悠揚,還算好聽,蔡文姬人也漂亮,僅此而已。
蔡文姬用心撫琴,雙眼盯著徐朗,看著徐朗挺拔的身姿,堅毅的面龐,心中竟有了一點點小小的波動,琴聲也是稍微改變了一下,充入了無限的溫柔纏綿之意。當然,徐朗並沒有聽出琴聲的改變。然而卻是逃不過蔡邕的耳朵,蔡邕看著睜開了雙眼,看著蔡文姬,自己的寶貝女兒,又看了看徐朗,想道,女兒還是長大了,便沉思了起來
終於,一曲撫畢,好久,徐朗才緩過乏來,這是我這輩子聽到的最佳之曲,雖然之前貂蟬撫琴也是聽過,但是比起蔡文姬,仍是似乎小了一點點的韻味,果然是大漢第一才女,名不虛傳!看著蔡文姬可愛的樣子,徐朗與蔡文姬對視,兩人雙目一對,竟然都不好意思,紛紛偏過頭去,不敢再看,蔡文姬更是羞紅了臉,文靜的臉上更是增添了幾分嫵媚。
徐朗也是不好意思,慌忙找話掩飾道:“文姬好曲,果然美妙,聽得此曲,人生便也無憾了。”
兩人細微的動作,劉元不明所以,但是均被蔡邕看在眼裡,蔡邕微笑而道:“少傑此言可是過謙了。老夫有一請求可否?”
徐朗道:“先生有言但講無妨。”蔡邕說道:“若是少傑閒暇之時,常來寒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