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有數以百萬計的工程師,城市的電話交換系
統卻停留在世紀初的落後水平。在80年代,彩色電視機已經進入發達國家每個普
通家庭,即使在改革開放不久的中國,也已經並不稀罕,但是在蘇聯,人們還在
使用國產的黑白電視機,開啟這種電視機要等好幾分鐘熒光屏才會出現影象。有
報道說,莫斯科火災的三分之一是由於電視機自燃引發的。
筆者1994年在俄國時,曾經在火車上“品嚐”過一種瓶裝啤酒,對這種啤酒
好奇,是因為其外觀簡陋,瓶子粗糙,同行的朋友說,這是蘇聯時代生產的啤酒,
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開瓶之後,沒有泡沫,試飲一口,毫無啤酒應有的爽口的風
味,還不如俄國傳統的“克瓦斯”好喝。旅俄的朋友說,就是這種啤酒,在蘇聯
時代碰運氣還要排隊才能買到。當時俄國市場已經有進口啤酒出售,但是價格昂
貴,一般平民難以問津。蘇聯經濟這種畸形現象是機構性的,由來已久。蘇聯不
重視新技術革命,導致蘇聯在科學技術領域日益落後。普京在德國的工作“成果”
即使有用,大概也被運用於軍事方面,而不是民用。就這一點而言,包括普京在
內的克格勃駐外官員的工作對國家經濟的繁榮和民生的提高都沒有什麼好處。1985
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就敲響了警鐘。經濟
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衡量國力的主要標誌。擁有強大兵力和先
進軍備的蘇聯,就其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來說,已經淪為二等國家。戈爾
巴喬夫瞭解這一趨勢,他繼承了安德羅波夫的改革,並且在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
範圍推動改革。
1985年4 月戈爾巴喬夫擔任總書記之後首次舉行的蘇共中央全會上,他提出
了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前面改革的初步綱領。在莫斯科西郊總書記的官邸,
不喝酒不吸菸的戈爾巴喬夫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顯示了新一代領導人的精力。
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
戈爾巴喬夫首先調整高階幹部,以保證改革的推進。到1986年3 月蘇共二十
七大之前,蘇聯的黨政軍高層,包括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副主席、部長會議副主席
政府部長和局長、黨中央各部15個加盟共和國的中央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州委
書記以及軍隊高階將領已經大幅度變動,所有部長以上的高階官員均受過大學教
育,比較年輕,又有一定工作經驗。其中影響深遠的是莫斯科市委書記的更換。
葉利欽正是在這次大調整中,從地方來到中央工作的。與戈爾巴喬夫同齡的
鮑里斯。尼古垃耶維奇。葉利欽,在烏拉爾工學院畢業後,一直在建築業工作,
30歲加入蘇共,1968年進入政界,開始擔任地方的黨委領導人。他的宦途開始得
比戈爾巴喬夫晚,啟45歲當家鄉斯維爾德羅夫斯克的州委第一書記,50歲當中委。
戈爾巴喬夫當州委第一書記的時候是30歲,40歲當中央委員。這兩個後來在蘇聯
政壇有巨大影響的政治家,當時還不熟悉,最多隻是在中央委員會會議上見過面。
在幹部大調整中,莫斯科個列寧格勒兩個主要城市的第一把手都被更換了。
政治局委員、列寧格勒州(設在列寧格勒市)州委書記羅曼諾夫和政治局委員莫
斯科市委第一書記格里申都因為碌碌無為而面臨淘汰的命運。在莫斯科,負責幹
部調配的是蘇共中央第二書記利加喬夫。1985年4 月,葉利欽在接到中央政治局
的調令之後,不願到莫斯科當黨中央的建築部長。利加喬夫告訴葉利欽,這是中
央的命令,葉利欽這才來到首都。兩個月後他就進入書記處。在這個位置上他只
待了不到5 個月,戈爾巴喬夫找他談話了。原來,總書記看中了他,要他到莫斯
科當市委第一書記。戈爾巴喬夫在這幾個月對葉利欽的工作作風有所瞭解。葉利
欽在地方上的工作就雷厲風行,個性又勇於挑戰,正適合到莫斯科這個由格里申
這個老官僚統治了多年的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